跳转到内容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
作者:李心傳 
等謹案《建炎雜記》四十卷,宋李心傳撰。心傳有《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已著錄。心傳長於史學,凡朝章國典,多所諳悉。是書取南渡以後事蹟,分門編類,甲集二十卷,分上德、郊廟、典禮、制作、朝事、時事、故事、雜事、官制、取士、財賦、兵馬、邊防十三門。乙集二十卷,少郊廟一門,而末卷別出邊事,亦十三門。每門各分子目,雖以《雜記》爲名,其體例實同會要,蓋與《建炎以來繫年要錄》互相經緯者也。甲集成於嘉泰二年,乙集成於嘉定九年,書前各自有序。周密《齊東野語》嘗論所載趙師𢍰犬吠,乃鄭斗所造,以報撻武學生之憤;許及之屈膝、費士要狗竇,亦皆不得志報私讎者撰造醜詆。所謂韓𠈁胄僭逆之類,悉無其實云云。蓋掇拾羣言,失眞者固亦不免。然於高、孝、光、寧四朝,禮樂刑政之大,以及職官、科擧、兵農、食貨,無不該具,首尾完贍,多有馬端臨《文獻通考》、章俊卿《山堂考索》及《宋史》諸志所未載。故《通考》稱爲南渡以來野史之最詳者。王士禎《居易錄》亦稱其「大綱細目,粲然悉備,爲史家之巨擘。」言宋事者,當必於是有徵焉。其書在宋有成都辛氏刊本,並冠以國史本傳,暨宣取《繫年要錄》指揮數通,今惟寫本僅存。案張端義《貴耳三集》序,稱心傳告以《朝野雜記》丁戊二集將成,則是書尚不止於甲乙二集。而《書錄解題》及《宋史》本傳均未之及。殆以晩年所輯,書雖成而未出,故世不得見歟。乾隆四十六年八月恭校 上

  總纂官:紀昀 陸錫熊 孫士毅

  總校官:陸費墀
维基百科 参阅维基百科中的:南宋
維基大典 閲文言維基大典文:南宋

目錄

[编辑]

  甲集

  乙集

[编辑]

謹案是書,閩刻舊所未有,張孝達尚書《書目答問》列是書於雜史,與《四庫總目》之列於政書,分類稍有不同,其下則注有「聚珍本」、「福本」字樣,而福本實無此種,政擬據以補刻,乃近世所通行者,僅有李氏函海本,其字句之譌脫錯亂,金根白芨布滿行間,斷不能依以覆板。適假到豐順丁氏所藏聚珍原印本各種,則此書宛在,因卽據以登本,惟考《四庫總目提要》,有云「其書在宋有成都辛氏刊本,竝冠以國史本傳,暨宣取《繫年要錄》指揮數通,今惟寫本僅存」云云,知當時武英殿亦係據寫本排印,然讐校精當,較諸函海本有霄埃之別,惟卷端之國史本傳及指揮均未之載,豈以本傳有《宋史》在,而指揮係宣取《要錄》,與是書無涉,故皆從刪薙耶?又書中脫文、衍字、誤句,抑亦尚所不免,近日歸安陸氏刻《羣書校補》,內有據影宋本此書,以校聚珍本之誤者,勘對一周,陸書體例以欲存舊本面目,故雖有明係舊本譌誤,亦一律錄入,且廫廫數頁,所校仍未完備,遂以新刻本寄致浙中,屬李少青學博取陸氏所藏影宋本,與聚珍本異同之處,逐條錄示,閱三月之久,始獲錄到,其足以資攷正者甚夥,凡筆畫小譌,與夫字之因音同形似以致誤者,審視既確,卽在刻板中剜改,若文字之義得兩通,及字句之應刪應補,則按條輯錄,間亦考諸《宋史》以質衷之,竭一月之力,纂爲校勘記五卷,而影宋本卷端,亦載指揮三道,與《總目提要》所言符合,尚有公牒一首,則《提要》所未言及者,旣均爲原書所有,因幷錄而補刻焉。

時光緒乙未仲冬月哉生魄,會稽孫星華子宜謹識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四十卷,宋李心傳微之撰。微之,井研人,官至禮部侍郎,自號「秀巖野人」,見《宋史·儒林傳》。是書取建炎南渡以後事蹟,分門編類,甲集二十卷,分上德、郊廟、典禮、制作、朝事、時事、故事、雜事、官制、取士、財賦、兵馬、邊防十三門;乙集二十卷,少郊廟一門,而末卷別出邊事,亦十三門,每門各分子目。甲集二十卷,成於嘉泰二年,乙集二十卷,成於嘉定九年,各有自序,禮樂刑政,年經月緯,各具大端,故《通考》稱為南渡以來,野史之最詳備者。

在宋有成都辛氏刊本暨宣取《繫年》指揮,今日流傳,惟有鈔本,而乙集自西夏以下,各本皆闕「丙申青羌之變」、「庚子五部落之變」、「庚子沈黎西兵之變」、 「辛丑沈黎土兵之變」、「丁未三開乙卯曳失索之變」、「丙寅沙平之變」、「戊申畜卜之變」、「辛未利店之變」、「癸酉虛恨之變」、「左須夷人出沒」、「龍州番部寇邊」十一段,館臣據《大典》本補足,函海刻本最不足據,武英聚珍板是完本,而訛脫亦多,改「易祓」為「楊枝」,幾與壯月改牡丹之笑柄相似,今以吳任臣藏明鈔本校改,聚珍本脫五段亦附於後,庶可冠各本乎?陸存齋《羣書校補》有此書,殊不足據。

歲在閼逢攝提格,吳興張鈞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