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三家註
外观
史記 漢太史令司馬遷撰 唐國子博士弘文館學士司馬貞【索隱】 唐諸王侍讀率府長史張守節【正義】 |
史記集解一百三十卷,〈江蘇巡撫採進本。〉宋裴駰撰。駰字龍駒,河東聞喜人,官至南中郞參軍,其事蹟附見於宋書·裴松之傳。駰以徐廣史記音義粗有發明,殊恨省略,乃採九經諸史,並漢書音義,及衆書之目,別撰此書。其所引證,多先儒舊説,張守節正義嘗備述所引書目次。然如國語多引虞翻注,孟子多引劉熙注,韓詩多引薛君注,而守節未著於目。知當日援據浩博,守節不能徧數也。原本八十卷,隋、唐志著録並同。此本爲毛氏汲古閣所刊,析爲一百三十卷,原第遂不可考。然註文猶仍舊本。自明代監本以索隱、正義附入其後,又妄加删削,訛舛遂多。如五帝本紀「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句下,「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句下,俱脫「名見左傳」四字;秦始皇本紀「輕車重馬東就食」句,下脫「徐廣曰:一無此『重』字」八字;項羽本紀「其九月會稽守」句,下脫「徐廣曰:『爾時未言太守』」九字;武帝紀「祠上帝明堂」句,下脫「徐廣曰:『常五年一修耳,今適二年,故但祀明堂』」十八字,「然其效可覩矣」句,下脫「又數本皆無『可』字」七字;河渠書「岸善崩」句,下脫「如淳曰:『河水岸』」六字;司馬相如傳「徬徨乎海外」句下此引「郭璞云:『靑邱山名,上有田,亦有國,出九尾狐,在海外』;太史公自序「易大傳」句下此引「張晏曰:『謂易·繫辭。』」監本均誤作正義。至於字句異同,前後互見。如夏本紀「九江入賜大龜」句下「孔安國曰:『出於九江水中。』」監本作「山中」;孝文本紀「昌至渭橋」句下引「蘇林曰:『在長安北三里。』」監本多「渭橋」二字;「祁侯賀爲將軍」句下引「徐廣曰:『姓繒。』」監本多一「賀」字;「當有玉英見」句下引「瑞應圖云:『玉英五帝並修則見。』」監本作「五常」〈案五帝並修,語不可解,似當以監本爲是〉;「屬國悍爲將屯將軍」句下引「徐廣曰:『姓徐。』」監本多一「悍」字;孝景本紀「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孫平爲繩侯」句下引「徐廣曰:『一作應。』」監本多一「平」字;武帝紀「自太主」句下引「徐廣曰:『武帝姑也。』」監本多「太主」二字;龜策列傳「蝟辱於鵲」句下引「郭璞曰:『蝟憎其意心惡之也。』」監本作「而心惡之」。凡此之類,當由古注簡質,後人以意爲增益,已失其舊,至坊本流傳,脫誤尤甚。如夏本紀「澧水所同」句下引「孔安國曰:『澧水所同,同於渭也。』」坊本闕一「同」字。項羽本紀「乃封項伯爲射陽侯」句,下脫「徐廣曰:『項伯名纏,字伯』」九字,是又出監本下矣。惟貨殖傳「糵麴鹽豉千瓵」句下,監本引孫叔敖云「瓵,瓦器,受斗六升合爲瓵。音『貽』。」當是孫叔敖之訛。此本亦復相同,是校讎亦不免有疎,然終勝明人監本也。
史記索隱三十卷,〈江蘇巡撫採進本。〉唐司馬貞撰。貞,河內人,開元中官朝散大夫、宏文館學士。貞初受史記於崇文館學士張嘉,會病褚少孫補司馬遷書,多傷踳駁。又裴駰集解舊有音義年遠散佚,諸家音義延篤音隱,鄒誕生、柳顧言等書亦失傳。而劉伯莊許子儒等又多疎漏,乃因裴駰集解,撰爲此書。首注駰序一篇,載其全文。其注司馬遷書,則如陸德明經典釋文之例,惟標所注之字。蓋經傳別行之古法。凡二十八卷,末二卷爲述贊一百三十篇及補史記條例。欲降秦本紀、項羽本紀爲系家,而呂后、孝惠各爲本紀。補曹、許、邾、吳芮、吳濞、淮南系家,而降陳涉於列傳。蕭何、曹參、張良、周勃、五宗、三王各爲一傳,而附國僑、羊舌肸於管晏。附尹喜、莊周於老子,附韓非於商鞅,附魯仲連於田單,附宋玉於屈原,附鄒陽、枚乘於賈生。又謂司馬相如、汲鄭傳不宜在西南夷後,大宛傳不合在遊俠、酷吏之閒。欲更其次第,其言皆有條理。至謂司馬遷述贊不安而別爲之,則未喻言外之旨。終以三皇本紀,自爲之註,亦未合闕疑傳信之意也。此書本於史記之外別行。及明代刊刻監本,合裴駰、張守節及此書。散入句下,恣意删削。如高祖本紀「母媼」、「母温」之辨。有關考證者,乃以其有異舊説,除去不載。又如燕世家啓攻益事,貞註曰:「經傳無聞。」未知其由。雖失於考據竹書,案今本竹書不載此事,此據晉書·束晳傅所引。亦當存其原文,乃以爲宂句亦删汰之。此類不一,漏略殊甚。然至今沿爲定本,與成矩所刊朱子周易本義,人人明知其非,而積重不可復返。此單行之本爲北宋祕省刊板,毛晉得而重刻者。録而存之,猶可以見司馬氏之舊,而正明人之疎舛焉。 史記正義一百三十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唐張守節撰。守節始末未詳,據此書所題,則其官爲諸王侍讀、率府長史也。是書據自序三十卷,晁公武、陳振孫二家所録,則作二十卷。蓋其標字列注,亦必如索隱。後人散入句下,已非其舊。至明代監本,採附集解索隱之後,更多所删節,失其本旨。如守節所長,在於地理,故自序曰:「郡國城邑,委曲詳明。」而監本於周本紀「子帶立爲王」句,下脫「左傳云周與鄭人蘇忿生十二邑,温其一也」十七字;秦本紀「反秦於淮南」句,下脫「楚淮北之地盡入於秦」九字;項羽本紀「項王自立爲西楚霸王」句,下脫「孟康云:舊名江陵,爲南楚,吳爲東楚,彭城爲西楚」十九字;呂后本紀「呂平爲扶柳侯」句,下脫「漢扶柳縣也,有澤」七字;孝景本紀「遂西圍梁」句,下脫「梁孝王都睢陽,今宋州」九字,「立楚元王子平陸侯」句,下脫「應劭云:平陸,西河縣」八字;孝武本紀「見五畤」句,下脫「或曰:在雍州雍縣南,孟康曰:畤者,神靈上帝也」十八字;晉世家「是爲晉侯」句,下脫「其城南半入州城中,削爲坊城,牆北半見在」十七字;趙世家「吾國東有河薄洛之水」句,下脫「案:安平縣屬定州也」八字;「餓死沙邱宮」句,下脫「括地志云:趙武靈王墓在蔚州靈邱縣東三十里。應説是也」二十三字;韓世家「得封於韓原」句,下脫「古今地名云:韓武子食采於韓原故城也」十六字;淮陰侯列傳「家在伊盧」句,下脫「韋昭及括地志皆説之也」十字;貨殖列傳「殷人都河西」句,下脫「盤庚都殷墟,地屬河西也」十字,「周人都河南」句,下脫「周自平王以後都洛陽」九字;自序「戹困鄱」句,下脫「漢末,陳蕃子逸爲魯相,改音皮。田襃魯記曰:靈帝末,汝南陳子游爲魯相,陳蕃子也,國人爲諱而改焉」三十九字。又如秦本紀「樗里疾相韓」句下,此本作「福昌縣東十四里」,監本脫「十四里」三字;貨殖傳「夫燕亦勃碣之閒」句下,此本作「碣石、渤海在西北」,監本脫「北」字。又守節徵引故實,頗爲賅博,故自序曰:「古典幽微,竊探其美。」而監本夏本紀「皋陶作士」句,下脫「士若大理卿也」六字,「於是夔行樂」句,下脫「若今太常卿也」六字;周本紀「作臩命」句,下脫「應劭云:太僕,周穆王所置,蓋大御衆僕之長,中大夫也」二十一字,「以應爲太后養地」句,下脫「太后,秦昭之母宣太后羋氏」十一字;秦始皇本紀「爲我遺鎬池君」句,下脫「張晏云:武王居鎬,鎬池君則武王也,伐商,故神云始皇荒淫若紂矣,今武王可伐矣」三十二字;「叙論孝明皇帝」句,下脫「班固典引云後漢明帝永平十七年,詔問班固:太史遷贊語中寧有非耶?班固上表陳秦過失及賈誼言奏之」四十二字;項羽本紀「會稽守」句,下脫「守,晉狩。景帝中二年七月,更郡守爲太守」十六字;孝景本紀「伐馳道樹殖蘭池」句,下脫「案:馳道,天子道,秦始皇作之,丈而樹」十四字;孝武本紀「是時上求神君」句,下脫「漢武帝故事云:起柏梁臺,以處神君,長陵女子也。先是,嫁爲人妻,生一男,數歳死,女子悼痛之,歳中亦死而靈,宛若祠之,遂聞言,宛若爲主,民人多往請福,説家人小事有驗。平原君亦祠之,至後,子孫尊貴。及上即位,太后延於宮中祭之,聞其言,不見其人。至是,神君求出,爲營柏梁臺舍之。初,霍去病微時,自禱神君,及見其形,自修飾欲與去病交接,去病不肯,謂神君曰:吾以神君精潔,故齋戒祈福。今欲婬,此非也。自絶不復往。神君慙之,乃去也」一百七十字,「見安期生」句,下脫「列仙傳云:安期生,瑯琊阜鄉亭人也,賣藥海邊。秦始皇請語三夜,賜金數千萬,出於阜鄉亭,皆置去,留書,以赤玉舃一量爲報,曰:後千歳求我於蓬萊山下」五十九字,「李少君病死」句,下脫「漢書起居注云:李少君將去,武帝夢與共登嵩高山,半道,有使乘龍,時從雲中云:太一請少君,帝謂左右:將舍我去矣。數月而少君病死。又發棺看,惟衣冠在也」六十一字,「史寬舒受其方」句,下脫「姓史,名寬舒」五字;禮書「疏房牀笫」句,下脫「疏謂窗也」四字;律書「其於十二支爲丑」句,下脫「徐廣曰:此中闕,不説大呂及丑也。案:此下闕文。或一本云丑者,紐也。言陽氣在上未降,萬物厄紐未敢出也」四十一字;天官書「氐爲天根」句,下脫「星經云:氐四星,爲露寢聽朝所居,其占明大則臣下奉度。合誠圖云:氐爲宿宮也」三十一字,「其內五星五帝坐」句,下脫「羣下從謀也」五字;楚世家「伐申過鄧」句,下脫「服虔云:鄧,曼姓也」七字;趙世家「事有所止」句,下脫「爲人君止於仁,爲人臣止於敬,爲人子止於孝,爲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三十一字,「封廉頗爲信平君」句,下脫「言篤信而平和也」七字;韓世家「公何不爲韓求質於楚」句,下脫「質子蟣蝨」四字,又脫「公叔嬰知秦、楚不以蟣蝨爲事,必以韓合於秦,楚王聽入質子於韓」二十六字,又脫「次下云知秦、楚不以蟣蝨爲事,重明脫不字」十七字;田叔列傳「相常從入苑中」句,下脫「堵牆也」三字;田蚡列傳「其春,武安侯病」句,下脫「然夫子作春秋,依夏正」九字;衞將軍列傳「平陽人也」句,下脫「漢書云:其父鄭季,河東平陽人,以縣吏給事平陽侯之家也」二十三字。至守節於六書、五音,至爲詳審。故書首有論字例、論音例二條。而監本於周本紀「懼太子釗之不任」句,下脫「釗,音招,又吉堯反。任,而針反」十一字;秦始皇本紀「彗星復見」句,下脫「復,扶富反。見,行見反」八字,「以發縣卒」句,下脫「子忽反,下同」五字,「佐弋竭」句,下脫「戈音翊」三字,「二十人皆梟首」句,下脫「梟,古堯反。懸首於木上曰䲷」十一字,「體解軻以徇」句,下脫「紅賣反」三字,「東收遼東而王之」句,下脫「王,于放反」四字,「故歸其質子」句,下脫「質音致」三字,「衣服旌旄節旗」句,下脫「旌,音精;旄,音毛;旗,音其」九字,「祇誦功德」句,下脫「袛,音脂」三字,「赭其山」句,下脫「赭,音者」三字,「僕射周青臣」句,下脫「音夜」二字,「上樂以刑殺爲威」句,下脫「五孝反」三字,「二世紀以安邊竟」句,下脫「音境」二字,敍論「爲君討賊」句,下脫「于僞反」三字;項羽本紀「將秦軍爲前行」句,下脫「胡郞反」三字;高祖本紀「時時冠之」正義「音館」句,下脫「下同」二字;孝景紀「天下又安」句,下脫「乂,音魚廢反」五字,「龍𩓿拔墮」句,下脫「徒果反」三字,「攀龍胡髯號」句,下脫「戸高反,下同」五字,「爲且用事泰山」句,下脫「爲,于僞反。將爲封禪也」九字;鄭世家「段出奔鄢」句,下脫「音偃」二字;田叔列傳「喜遊諸公」句,下脫「喜,許記反。諸公,謂丈人行也」十一字。其他一兩字之出入,殆千有餘條,尤不可毛擧。苟非震澤王氏刊本具存,無由知監本之妄删也。 |
参见:史記索隱_(四庫全書本)
参见:史記正義_(四庫全書本)
本紀
[编辑]- 卷一 五帝本紀第一
- 卷二 夏本紀第二
- 卷三 殷本紀第三
- 卷四 周本紀第四
- 卷五 秦本紀第五
- 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 卷七 項羽本紀第七
- 卷八 高祖本紀第八
- 卷九 呂太后本紀第九
- 卷十 孝文本紀第十
- 卷十一 孝景本紀第十一
- 卷十二 孝武本紀第十二
表
[编辑]-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 卷十四 十二諸侯年表第二
- 卷十五 六國年表第三
- 卷十六 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 卷十七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第五
-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 卷十九 惠景閒侯者年表第七
- 卷二十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 卷二十一 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 卷二十二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書
[编辑]世家
[编辑]- 卷三十一 吳太伯世家第一
- 卷三十二 齊太公世家第二
- 卷三十三 魯周公世家第三
-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 卷三十六 陳杞世家第六
- 卷三十七 衛康叔世家第七
-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 卷三十九 晉世家第九
-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 卷四十一 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 卷四十二 鄭世家第十二
- 卷四十三 趙世家第十三
-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 卷四十五 韓世家第十五
-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 卷四十八 陳涉世家第十八
-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 卷五十一 荊燕世家第二十一
- 卷五十二 齊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 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 卷五十四 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
-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 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 卷五十七 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 卷六十 三王世家第三十
列傳
[编辑]- 卷六十一 伯夷列傳第一
- 卷六十二 管晏列傳第二
- 卷六十三 老子韓非列傳第三
- 卷六十四 司馬穰苴列傳第四
- 卷六十五 孫子吳起列傳第五
-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傳第六
-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傳第七
- 卷六十八 商君列傳第八
- 卷六十九 蘇秦列傳第九
- 卷七十 張儀列傳第十
-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傳第十一
- 卷七十二 穰侯列傳第十二
-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傳第十四
- 卷七十五 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
-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傳第十七
-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 卷七十九 范睢蔡澤列傳第十九
- 卷八十 樂毅列傳第二十
- 卷八十一 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 卷八十二 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 卷八十三 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
- 卷八十四 屈原賈生列傳第二十四
- 卷八十五 呂不韋列傳第二十五
- 卷八十六 刺客列傳第二十六
- 卷八十七 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 卷八十八 蒙恬列傳第二十八
- 卷八十九 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
-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
- 卷九十一 黥布列傳第三十一
- 卷九十二 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 卷九十三 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 卷九十四 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 卷九十五 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
- 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 卷九十七 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
- 卷九十九 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 卷一百 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
- 卷一百零一 袁盎鼂錯列傳第四十一
- 卷一百零二 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 卷一百零三 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 卷一百零四 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 卷一百零五 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 卷一百零六 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 卷一百零七 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 卷一百零八 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 卷一百零九 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 卷一百一十 匈奴列傳第五十
- 卷一百一十一 衛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 卷一百一十四 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 卷一百一十五 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 卷一百一十七 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 卷一百二十 汲鄭列傳第六十
-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 卷一百二十四 游俠列傳第六十四
-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傳第六十七
- 卷一百二十八 龜策列傳第六十八
- 卷一百二十九 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