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圖書集成考證/理學彙編/經籍典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草木典 古今圖書集成考證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理學彙編 學行典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本書冊葉數 考證卷十七下
第五五七冊〇四葉 經籍總部彙考一之三十二漢王褒傳益以高材劉向張子僑華龍柳褒等侍詔金馬門 案漢書作益召高材劉向張子僑華龍柳褒等
待詔金馬門
〇六葉 經籍總部彙考一之四十八永平十五年帝自置五經章句令桓郁較定於宣明殿 案下文引後漢書明帝本紀作帝自製五家要說章句令郁校定於宣明殿
一〇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之十八梁儒林傳序朕日昃罷朝思開俊異 案監本梁書作思聞俊異
一四葉 經籍總部彙考三之十五永隆元年詔明經試帖按唐書選舉志永隆元年 案唐書作永隆二年
二五葉 經籍總部彙考五之五宋藝文志募工繕寫一置宣和樓 案樓字補宋史作一置宣和殿
三八葉 經籍總部彙考七之十六漢藝文志小學家揚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訓篹篇 案漢書作訓纂篇
四七葉 經籍總部彙考九之六隋書經籍志春秋類初齊人胡毋子都傳公羊春秋 案隋書作胡母子都通志姓氏略雲齊宣王封母弟於母鄉其鄉本胡國因曰胡母氏
五四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之二前書又有袁子正書三十五卷 案隋書作二十五卷
五五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之十前書鬼谷子三卷樂注案隋書作樂一注唐書作樂臺注
經籍總部彙考十一之三前書物始十卷謝昊撰 案隋書作謝吳撰四葉大捨記同汲古閣本隋書作昊唐書亦作昊
五七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一之十七前書開皇年七曜歷一卷 案隋書作開皇七曜年歷一卷
經籍總部彙考十一之十八前書刻漏經一卷梁代撰 案隋書作梁伏撰
五八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一之二十五前書越相范蠡王笥式 案隋書作玉笥式
經籍總部彙考十一之三十前書六甲祀書三卷 案隋書作二卷
經籍總部彙考十一之三十一前書稱物重輕術 案隋書作稱物重率術
第五五八冊〇一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二之八前書晉少傅山濤集又一本十卷齊奉朝請裴聿注 案隋書作裴 津注
〇二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二之十三前書梁有吳興太守沈克集二卷 案隋書作沈充
經籍總部彙考十二之十四前書晉司空庾冰集七卷梁十二卷錄一卷 案隋書作梁二十卷
經籍總部彙考十二之十五前書又有徵士江集二卷 案隋書作江集三集
經籍總部彙考十二之十七前書將作大匠俞希集 案隋書作喻希集
〇四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二之二十七前書謝籥集十卷案隋書作謝
經籍總部彙考十二之三十一前書梁征西府長史楊眺集 案
武英殿刻隋書作楊脁集
一一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三之三十六唐藝文志唐潁稽典一百三十卷 案唐書作唐穎稽典下同四十葉唐潁同四十一葉杜元潁同
一六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四之八前書自道藏音義以下不著錄六十二家三百六十五卷 案唐書作二百六十五卷
一八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五之五前書雜家類不著錄三十四家六百一十六卷 案唐書作八百一十六卷
一九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五之十三前書王考通輯古衍四卷 案唐書作輯古算術
二一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五之二十八前書吳普集華氏藥方十卷華陀 案唐書作華佗
二四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五之六十二前書木連理頌三卷 案唐書作二卷
二六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六之八宋藝文志程迴易章句十卷 案宋史作程迥易章句
二七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六之十二前書劉字詩折衷二十卷 案宋史作劉宇詩折衷
經籍總部彙考十六之十三前書高端升詩說一卷 案宋史作高端叔詩說
經籍總部彙考十六之十六前書石塾中庸集解二卷 案宋史作石中庸集解次葉同
二八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六之十九前書李如箎樂書一卷 案宋史作李如篪樂書
經籍總部彙考十六之二十七前書蘇轍論語拾遺十卷 案宋史作一卷
二九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六之三十一前書郭忠恕污簡集七卷 案宋史作汗簡集
三〇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七之一前書司馬遷史記一百三十卷裴駟等集注 案宋史作裴駰等集注
經籍總部彙考十七之二前書三劉漢書標注六
劉敞劉邠劉奉世 案宋史作劉敞劉攽劉奉世
經籍總部彙考十七之五前書龔穎運歷圖三卷 案宋史作龔潁
三一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七之十五前書萬俟卨太后回鑾事實十卷 案宋史作万俟卨
三五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八之四前書程迴諸論辨一卷 案宋史作程迥後十二葉晁迴法藏碎金亦作迥
四一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八之五十四前書雲雨賦一卷崇文總目有劉啟明占候雲賦式即此書也 案宋史作有劉式啟明占候雲雨書即此也
四二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九之一前書苖說新刪定廣聖歷二卷 案宋史作苖銳
經籍總部彙考十九之三前書五曹筭經五卷李渟風等注 案宋史作李風等注
經籍總部彙考十九之四前書龍受益法王守忠求一術歌 案宋史作注王守忠求一術歌
四三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九之六前書羅子屺一作岊神機武略歌 案宋史作羅子岊一作忌
四四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九之十四前書徐鍇射書十五卷 案宋史作徐諧射書楊希璨四聲角圖 案宋史作楊希注一作璨 韋珽棋圖案宋史作韋
經籍總部彙考十九之十九前書皮文璨鹿門家鈔籍詠 案宋史作皮文粲馬某元祐學海 案宋史作馬共
四五葉 經籍總部彙考十九之二十三前書顏齊鍼灸經十卷 案宋史作顏齊灸經灸上一字空白疑舊有鍼字
經籍總部彙考十九之二十六前書楊大業嬰兒論二卷 案宋史作楊大鄴
經籍總部彙考十九之二十八前書段詠一作泳走馬備急方 案宋史作一作永
經籍總部彙考十九之三十寔實傷寒證治三卷案寔字剜補宋史作王寔傷寒證治
四六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之四前書齊栗文一卷 案栗字補宋史作齊夔文
四七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之八前書馬戴詩一卷 案宋史作馬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之十前書麯信陵詩一卷案宋史作麴信陵詩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之十二前書又聱書五卷解聱十五卷 案聱字補宋史作聲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之十三前書章一作辛郾詩一卷 案宋史作一作韋閻承琬六朝詠史六卷 案宋史作三卷
四九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之三十前書項安世丙辰梅 案宋史作丙辰悔
五〇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之三十三前書方有開文集一卷 案宋史作方有聞
五一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之四十一前書三洪制二十六卷 案宋史作六十二卷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之四十三前書張修桂林集十二卷 案宋史作二十卷
五四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一之二十四遼金元三史補藝文志李冶測圖鏡海十二卷 謹案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作測圓海鏡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一之二十七前書李慶嗣傷寒纂類四卷又改政活人書二卷 案原作改正活人書
六〇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二之三十五焦竑經籍志雲莊經解二十卷劉鑰 案國史經籍志作劉爚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二之三十八前書大學發微一卷元黎立武 案國史經籍志作元黎丘武
六一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二之四十三前書唐郊祀樂章譜二卷張說王注 案注字補國史經籍志作張說王涇唐書禮樂志正作王涇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二之四十六前書更榻按為簟席 案國史經籍志作榻桉為簟席
六二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三之二前書孝經解義二卷家滋 案國史經籍志作家鉉翁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三之六前書論語集解辨誤十卷周武 案國史經籍志作周式
六三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三之十三前書河洛語音一卷王長孫 案國史經籍志作王良孫
六四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三之二十一前書測圖海鏡十二卷元李冶 案國史經籍志作測圓海鏡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三之二十七前書東都事略一百十三卷王稱 案國史經籍志作王偁
六五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三之二十八前書正史雜論
十卷蜀陽九齡 案國史經籍志作楊九齡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三之三十前書晉後略五卷苟紀漢魏晉帝要略二十卷賈匪之撰 案國史經籍志作荀紀作賈裴之唐書作荀綽匪之同 梁典三十卷陳何之先案國史經籍志作陳何先之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三之三十二前書編年手鑒一卷周韻 案國史經籍志作周均
六六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三之三十八前書五代新記二卷唐張紹古記梁陳北齊周隋事 案紹字補史經籍志作張絢古唐書藝文志同
第五五九冊〇一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四之一前書晉起居注三百二十卷劉道會 案國史經籍志作劉道薈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四之五前書交州雜事九卷記士燮及陶璜炎 案國史經籍志作記士燮及陶璜事
〇二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四之十五前書印說一卷周應願 案國史經籍志作周應元 令園芝蘭集一卷陽曾龜案國史經籍志作陽魯龜
〇三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四之二十五前書集諡總錄一卷孫綽 案綽字補國史經籍志作孫緯
〇四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四之三十二前書紹興貢舉法五十卷萬侯卨 案國史經籍志作万俟卨
〇五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五之二前書續錦里耆舊傳十卷蜀張 案國史經籍志作蜀張彤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五之五前書嘉祐名臣傳五卷張唐英 案此條複出
〇七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五之十八前書鎮江志三十卷虞憲 案虞字補國史經籍志作盧憲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五之二十二前書姑蘇水利一卷刺正甫 案國史經籍志作劉正甫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五之二十三前書續廬山記四卷馬理 案理字補國史經籍志作馬玗
〇八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五之三十二前書沈氏衣冠集一卷藥玩 案國史經籍志作樂玩
一一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六之十四前書周易參同契三卷魏伯陽撰抱素子注 案國史經籍志作抱朴子注
一二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六之二十八前書靈飛散傳信錄一卷齊推 案國史經籍志作齊權
一四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七之三前書伅真陀羅所問寶如來三昧經三卷 案國史經籍志作純真
一五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七之十六前書得道梯錫杖經一卷持錫杕法附 案國史經籍志作持錫杖法附
一七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七之三十六前書般若照真論一卷鎮澄 案國史經籍志作真澄 彌陀
經疏鈔四卷明祩宏案國史經籍志作杜宏
一八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七之四十前書四家頌古集四卷天童雪寶投子丹霞 案國史經籍志作天童雪竇
二〇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八之五前書廣川家學三十卷堇弅 案國史經籍志作董彝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八之六前書佳聚木上亦其義也 案國史經籍志作佳聚木上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八之七前書齊民要術十卷漢賈思勰 案賈思勰係北魏人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八之九前書戎募閒談一卷 案國史經籍志作戎幕閒談
二一葉 經籍總部彙考二十八之二十前書靈關集益智三卷李洿 案國史經籍志作李諤
三三葉 經籍總部彙考三十一之六前書楊集十一卷 案國史經籍志作楊眺隋書作楊脁見前
經籍總部彙考三十一之八前書柳𧦪集五卷案國史經籍志作柳皆辯之俗字
三九葉 經籍總部彙考三十二之二十五前書㕍蕩山詩一卷 案國史經籍志作雁蕩
四一葉 經籍總部總論一之八漢司馬遷傳又如左丘明無目 案漢書作及如左丘明無目
四三葉 經籍總部總論一之十八後漢書儒林列傳序論本初元年梁太后詔曰 案本字補後漢書作太初元年
五〇葉 經籍總部總論三之二拾遺記是以曾亥正於前疑三豕析於後謬 案拾遺記作己亥正於前疑
五一葉 經籍總部總論三之七顏氏家訓勉學篇然沮喪若不勝衣也 案字補薾之訛顏氏家訓作苶然沮喪
五四葉 經籍總部總論三之三十五前書書證篇寵變成寵 案顏氏家訓作寵變成本句下注音郎動反字未錯
五五葉 經籍總部總論三之四十一北史儒林傳序范陽盧景裕同從兄仲禮於本郡起逆神武 案北史作起逆齊神武
五六葉 經籍總部總論四之六冊府元龜注釋門自漢之表章六經尊立學較 案明刻避熹宗諱所刻冊府元龜於校字皆作較
第五六〇冊一五葉 經籍總部紀事一之十五漢書張湯傳用善書結事尚書 案漢書作給事尚書
經籍總部紀事一之十六前書司馬遷傳注如曰紬謂綴集之 案此顏師古注非如
一六葉 經籍總部紀事一之二十五後漢書鄭元傳不得於禮堂寫傳定與其人 案後漢書作不得於禮堂寫定傳與其人
一七葉 經籍總部紀事一之三十四前書張衡傳乃為侍中上疏請得專事東觀 案後漢書作及為侍中
經籍總部紀事一之四十前書延篤傳篤解論經傳多所駁正 案後漢書作篤論解經傳多所駁正
二三葉 經籍總部紀事三之二宋書荀伯子傳解褐為附馬都尉 案宋書作解褐為駙馬都尉
二四葉 經籍總部紀事三之九齊書桓榮祖傳榮祖字華先 案南齊書作垣榮祖
經籍總部紀事三之十一前書劉瓛傳在在檀橋瓦屋數間 案南齊書作住在檀橋
經籍總部紀事三之十二前書張融傳況交音情婉在其韻 案南齊書作況父音情
二五葉 經籍總部紀事三之十九梁書武帝本紀六藝備間登逸品 案梁書作六藝備閑閑應作嫺後徐勉傳既閒尺牘同
三一葉 經籍總部紀事四之九魏書薛野傳歷侍御中散直閣將軍 案魏書作直閤將軍
三五葉 經籍總部紀事五之三北齊書陸卭傳卭字雲駒案北齊書作陸卬
三九葉 經籍總部紀事六之四唐書三宗諸子傳摘采古今文章號搖山玉彩 案本書許敬宗傳作瑤山玉彩
四三葉 經籍總部紀事六之四十二唐書李邕傳嶠歎曰子旦名家 案唐書作子且名家
四五葉 經籍總部紀事六之六十二龍城錄張復灃州人 案龍城錄作張復澧州人
四六葉 經籍總部紀事六之六十八夢溪筆談予有香奩金二集 案上作籯此作義可通宜歸一
五〇葉 經籍總部紀事七之三十一宋史石普傳用將機宜要決二圖 案宋史作用將機宜要訣
五四葉 經籍總部紀事七之六十五宋史林栗傳案語若謂他無預焉則徒以呫畢為事 案呫畢應作佔畢
五五葉 經籍總部紀事七之七十三宋史陳宗禮傳著有寄懷裴 案宋史作寄懷斐
第五六一冊〇五葉 經籍總部紀事九之三十八元史鄭玉傳學者相與即其地搆師山書院以處焉 案搆應作構後明甯獻王傳搆精廬同後蘇州府志毛晉搆汲古閣同
一〇葉 經籍總部紀事十之三十八見聞錄沈雲鴻又喜積書仇勘勤劇 案仇勘當作
一二葉 經籍總部紀事十之五十九蘇州府志王志長賢奕瑣詞 案奕應作弈
一四葉 經籍總部雜錄一之十六齊東野語王克作剌孟 案齊東野語作王充作刺孟
經籍總部雜錄一之十七前書太師疪少師強抱其樂器奔周 案齊東野語作太師疵
一七葉 經籍總部雜錄二之四楊氏古音附錄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案原作小人道憂也
一八葉 經籍總部雜錄二之五前書微子我其出發狂案出發二字補原作我其發出狂
經籍總部雜錄二之九顏氏刊謬正俗曰孫何以兮愁苦 案楚辭集注作蓀何以兮愁苦
二〇葉 經籍總部雜錄二之二十五楊氏丹鉛錄左傳閶門塞竇乃自後踰 案左傳作闔門塞竇
二三葉 河圖洛書部彙考一之二按中候握河紀帝堯受河圖之禮雲稷辨護 案稷辨護語見周禮地官山虞春官大祝疏中及詩魯頌閟宮正義上文俱不相類
河圖洛書部彙考一之六書經大全潛室氏陳曰 案原作潛室陳氏曰
三〇葉 河圖洛書部彙考四之十五三易備遺河圖納音例一六注先天序卦坤艮水居之土以五為用數 案水土二字補通志堂本三易備遺作艮土居之水以五為用數
三三葉 河圖洛書部彙考四之三十七王申子大易輯說序及分教灃陽 案通志堂本大易輯說作及分教澧陽後藝文一之五同
三五葉 河圖洛書部彙考五之十易象圖說序卦以表象象以表名 案通志堂本易象圖說作象以命名
六二葉 河圖洛書部藝文一之四大易輯說序王元履案應依卷目作元王履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考證卷十八
第五六二冊〇九葉 易經部彙考二之三十四宋龔原續解易義十七卷序括不以為欣戚 案朱尊經義考作恬不以為欣戚
一五葉 易經部彙考三之四十四宋王柏古易音訓序今之若古之字也 案經義考亦作終屬可疑若喪之與非有大異 案亾作不作
一八葉 易經部彙考四之十宋吳仁傑古易十二卷序如舉乾之初九用九則雲在乾之垢 案古易序作在乾之姤
二三葉 易經部彙考五之八易雅自序言為無不周偏實則外於倫理 案朱彝尊經義考作言為無不周遍
二四葉 易經部彙考五之十八三易備遺林干之序仲子起潛獨抱手澤於風波溟滓中 案通志堂作風波溟涬中
易經部彙考五之十九前書葛寅炎序周易西北後天易也 案通志堂本作西伯後天易也
二七葉 易經部彙考五之四十先後天圖魏了翁跋至來者逆謂巽坎艮坤 案經義考作知來者逆
二九葉 易經部彙考六之十六淙山讀周易記後序坎窞也 案經義考作坎陷也
三三葉 易經部彙考七之二元郝經周易外傳序揚雄之學最為深刻 案經義考作最為深到
三四葉 易經部彙考七之四前序聖一而後世千之 案經義考夾行作聖一而後世百之聖十而後世千之
四六葉 易經部彙考九之五王恕玩易意見自序乃於屋前搆一小軒 案搆原作構
四八葉 易經部彙考九之二十五太極圖論何景明序罔有繆愆背經之說 案愆字補經義考作罔有謬悠背經之說
五二葉 易經部彙考十之七易象鉤解陳士元自序今觀泰否剝復損益夬垢之相次也 案歸雲別集作損益夬姤
第五六三冊〇一葉 易經部彙考十二之五梅士昌周易麟解自序內文明而外柔順蒙以大難 案經義考作以蒙大難
〇八葉 易經部彙考十三之二十三宋藝文志湯羲周易講義三卷 案宋史作湯義楊文煥五十家易解四十二卷 案宋史作四十三卷
一〇葉 易經部彙考十四之十六通志藝文略周易意薀一卷徐庸 案通志作周易意蘊
一二葉 易經部彙考十四之三十一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以往避 案漢書藝文志考證作以往遴 包荒用馮河案考證作包 天卑案考證作天且 案考證作 枅馬壯吉案考證作抍馬壯吉
易經部彙考十四之三十二前書亹其屋 案考證作其屋 案考證作槷
一六葉 易經部彙考十四之七十一文獻通考鄭東卿昜卦疑難圖二十五卷 案文獻通考作易卦疑難圖
二二葉 易經部彙考十五之三十六焦竑經籍志易縕一卷劉采 案經籍志作易蘊
三四葉 易經部總論一之四漢藝文志訖於宣元有施孟梁丘京氏列於學宮 案漢書作列於學官
三五葉 易經部總論一之九晉王弼略例明象一失其原巧愈彌甚 案周易略例作巧喻彌甚注云一失聖人之原指廣為譬喻失之甚也
三六葉 易經部總論一之二十六孔穎達正義論三代易名一曰連山氏亦曰烈山氏 案註疏本作列山氏
三八葉 易經部總論一之三十六程子語錄觀易須看時然後逐爻之才 案二程遺書作觀易須看時然後觀逐爻之才
易經部總論一之四十二王安石易象論解言有物行有恆則知所以同知所異於睽也君子以同而異 案臨川集作則知所同知所異故於睽也君子以同而異
四一葉 易經部總論二之十四正蒙大易篇離為乾卦於木為科上稿 案原作科上槁
四四葉 易經部總論二之四十宋史隱逸傳邵雍易說案此說自見隱逸郭雍傳中卷目作郭雍是
五〇葉 易經部總論四之四容齋隨筆易說卦兌後有三曰為常為輔頰 案此容齋引陸德明語原作兌後有二
六六葉 易經部總論六之三十三朱子語錄論兩儀於是錯總為六十四卦 案語錄作於是錯綜為六十四卦
第五六四冊〇五葉 易經部總論七之四十四朱子語錄答呂伯雲小本易傳尚作誤字 案朱子大全集作尚多誤字
〇六葉 易經部總論七之四十七前書潘時舉錄問答語今人只是知得一班半點 案一班當作一斑
〇九葉 易經部總論八之十五呂祖謙古周易汲郡汲縣有發舊者 案原作舊冢音蒙
一二葉 易經部總論九之一宋房 案宋房二字補當依卷目作宋房審權周易義海
二一葉 易經部總論十之三十五大易輯說問擬諸物象一失其原巧愈彌甚 案此引易略例文依邢璹注愈應作喻此書亦作愈足徵宋本已不免錯
二五葉 易經部總論十一之二十六文獻通考易類序相以授子康及蘭陵毋將永 案文獻通考作母將永
二八葉 易經部總論十一之四十九許衡讀易私言上爻才適時甚足貴也時適過則難與行也 案今刻通志堂本作時甚足貴也時過適則難與行也上句無才適兩字下句適過二字倒查本書所引較通志堂本為善
三八葉 易經部總論十四之二群經備考易考其徒趙賓釋箕子為莢滋 案原作釋箕子為荄滋隋唐志有子夏二捲雲是張弦偽造 案直齋書錄解題作張弧
四三葉 經籍典第八十九卷目錄之一梁簡文帝請朱異奉述制旨易義表 案卷中作朱異是
四五葉 易經部藝文一之二十一唐敬括枯楊生梯賦淡清煙而羃歷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枯楊生稊賦作淡清煙而羃䍥
四六葉 易經部藝文一之二十六唐陸贄鴻漸賦漸如何其攸措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漸如何其往有攸措
四九葉 易經部藝文一之五十七宋鄭剛中大易賦故有以萬有二千五百二十之數藏之於四十九莖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亦如此依周易當作萬有一千五百二十
五四葉 易經部藝文二之三十五明賈鴻洙太微經序昆侖旁簿資懷無方 案原作昆侖旁薄
五五葉 易經部紀事一之四左傳士刲羊亦衁也 案左傳作亦衁也遇大有之睽曰吉遇公用享於天子之卦也 案左傳無也字
五七葉 易經部紀事一之二十漢書丁寬傳作易說二萬言訓故舉大誼而已 案漢書作作易說三萬言
易經部紀事一之二十二前書梁丘賀傳宣子章為公車丞亡在渭城中 案漢書作亡在渭城界中
五八葉 易經部紀事一之二十三前書高相傳康侯知東郡有兵 案漢書作康候知東郡有兵
易經部紀事一之二十六前書周燮傳始在而知廉讓 案後漢書作始在髫鬌
易經部紀事一之三十一魏志鍾會傳注孫盛曰造陰陽則妙義無間 案三國志作妙賾無間
六二葉 易經部紀事二之二十魏書崔暹傳趙郡睦仲讓陽屈之 案魏書作陸仲讓陽屈服之
第五六五冊〇三葉 易經部紀事三之十九國朝類要首舉杖畫地作又木字訛投杖而睡 案訛原作俄
二三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二之十五易林大有之第十四李梅零墜心思積憒懽憂小愧亂我魂氣案易林作心思憒憒懷憂少愧亂我魂氣
二五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二之三十二前書蠱之第十八軥軥歲暮編敝寵名棄捐君襄在位案易林作䡘䡘轠轠作君衰在位
二八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三之十七前書復之二十四家人綏我齒兒 案宋本易林作綏我齯齒
三四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四之二十二前書晉之三十五頤踄行竊視 案踄字補宋本作踧行竊視
三五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四之二十八前書明夷之三十六旅管叔遇桓 案宋本作管仲遇桓 膠日殺糾案宋本作膠目啟牢 笑喜不莊案宋本作笑戲不止
四〇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五之二十九前書困之四十七姤晲仁人 案宋本作曣晲仁人
四六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六之三十三前書巽之五十七鼎襄公痢據 案宋本作襄公
四八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七之一前書中孚之六十一師盤失所 案宋本作盤桓失所 小畜龍降庭堅案宋本作厖降庭堅
易經部易學別傳七之四前卦升噬囁嚾 案宋本作囁囁處懼 困舞陽漸離案宋本作武陽漸離
易經部易學別傳七之八前書小過之六十二遯忉忉之患凶重與薦 案宋本作切切之患凶重憂薦
四九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七之十七未濟之六十四頤尢有懽怡 案宋本作有懽怡
五〇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七之二十五陳氏書錄解題寶慶丁亥始得之蒲田 案書錄解題作始得之莆田
五六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八之四十四京房易傳晁公武敘姤遁否觀 案原作姤遯否觀
五七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八之五十七胡一桂集京氏易漢五行志成帝河平元年三月日出有黃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 案五行志作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
五八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九之五太元經中次六月闕其博 案太元作月闕其慱音團
易經部易學別傳九之九前書上次五階天不同作 謹案
欽定康熙字典字注同怍
五九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九之十前書音拄 謹案
欽定康熙字典引集韻亦作正字通誤以為文呂切與字混
第五六六冊〇一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十之一前書元衝第七務則而去則悲 案太元作務則憙
〇二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十之九前書元數第十一方嬴則元 案太元作方嬴入元
〇三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十之十九前書元圖第十四雷椎輿物旁震 案太元作雷椎
欽定康熙字典亦在斤部八畫
〇四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十之三十一太元圖地元晬盛居 案太元作睟盛居
一七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十四之二衛元嵩元包經傳太陰第一坤巟莫默森囤匿 案當作三人
一八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十四之十二前書漸丮之艸辵之 案原作丮之辵之注艸音攀音撥同
二四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十六之十三潛虛 案圖作
二六葉 易經部易學別傳十六之二十四前書聲 案圖作
三九葉 書經部彙考四之十胡洵直考正尚書武成首言久立干綴以待諸侯之至 案干綴二字補樂記作久立於綴
四八葉 書經部彙考五之三十四王天與尚書纂傳劉坦序而袁臂數奇竟出諸妄校尉下 案原作猨臂數奇
五二葉 書經部彙考六之二十二陳言書疑自序吾讀古文焉然而何萎薾也 案原作然而何萎苶也
五四葉 書經部彙考六之三十八按金玉節序元初自跋云云 案卷目作金玉節跋
五九葉 書經部彙考八之十四漢書藝文志考證唯聞尚書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謂為至然也河圖古文乃自百篇耶 案玉海如此朱尊經義考引作謂為信然不知其有百篇也
第五六七冊一二葉 書經部總論一之十春秋繁露度制篇聽作謀案春秋繁露作聰作謀
書經部總論一之十一白虎通德論書無逸篇曰厥兆天子 案白虎通德論作厥兆天子爵
一四葉 書經部總論一之二十六徐幹中論治學篇若作梓材既勤樸斲惟其塗丹 案中論引書作惟其塗丹雘
一六葉 書經部總論二之三朱子全書尚書綱領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攷攷 案朱子全書作予思日孜孜
二〇葉 書經部總論二之四十前書論禹貢又江水無沱又不至灃 案朱子全書作又不至澧
二四葉 書經部總論三之二十一前書論康誥故五峰編此書於皇王大紀不屬成王而載於武王紀也 案朱子全書此連上文非成王也為一段
二六葉 書經部總論四之七文獻通考論古文今文尚書夫以孔注歷漢末無傳晉初猶得存者雖不列學官而散在民閒故耶 案文獻通考雖不列學官上有或者二字
二九葉 書經部總論五之一書經大全虞書說文曰典從冊在上尊閣之也 案上之說文作丌雲薦物之基
三一葉 書經部總論五之十七前書召誥史記載武王言我南望三途北望嶽鄙 案史記作南望三塗
三三葉 書經部總論六之四群書備考尚書源流時又缺舜典一篇齊建武中姚興雲於大頭得其書 案姚興原作姚方興後同
三四葉 書經部總論六之十四張吉禹貢疑誤辨嗚呼經賴真儒而明貢有朱子及蔡氏者為之辨析其義猶晦信乎說難矣 案末句當是信乎說經難矣
三六葉 書經部藝文一之二漢劉歆移太常博士書或懷妒疾不考情實 案劉子駿集作或懷妒嫉
三七葉 書經部藝文一之六唐韓愈進士策問嗚呼其何勤且煩如是 案昌黎集作何其勤且煩如是
書經部藝文一之九唐孫逖改尚書洪範無頗字敕庶使先儒之義去彼膏盲 案原作去彼膏肓
書經部藝文一之十一唐歐陽詹律和聲賦載唱載吹匪塤箎之獨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匪塤篪之獨
四一葉 書經部藝文二之九宋蘇軾庶言同則繹經義失言有同異則聽者有所考 案東坡集作夫言有同異
書經部藝文二之十二蘇軾顧命冕服辨既冠於次入哭通者三 案原作入哭踴者三
四九葉 書經部紀事一之三十七吳虞翻傳注尚書以顧命康王執瑁古月似同從誤作同 案汲古閣三國志本作古似同 又古大篆卯字讀當為柳案汲古閣本作古大篆古文酉也下文卯同
五八葉 書經部雜錄一之三十四聞見後錄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又東至於灃 案原作又東至於澧
書經部雜錄一之三十九學齋呫嗶 案原書作學齋佔畢
六〇葉 書經部雜錄二之十二瑞桂堂暇錄王嘉奏對引皋陶戒舜之語曰無教逸欲有國 案漢書王嘉傳作無敖逸欲有國
六一葉 書經部雜錄二之二十一林下偶談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宜如五器 案原書無宜字
六三葉 書經部雜錄二之四十一圖書編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又東過於灃 案原書作過於澧此灃誤補
六四葉 書經部雜錄二之五十前書發禁燥妄 案原書作發禁躁妄
第五六八冊一二葉 詩經部彙考三之二十三端木賜詩傳小疋總傳頍燕親戚也 案下象纓上象皮弁形籀文作
二二葉 詩經部彙考三之二十三韓詩外傳我將二於是遂謹其禮節袟皮革以交諸侯 案韓詩外傳作秩皮帛以交諸侯
三二葉 詩經部彙考七之二十八前書無將大車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陰其實 案學津討源本作秋得食其實
三六葉 詩經部彙考八之十五前書園有桃君子之居也綏如安裘晏如覆杆 案韓詩外傳作晏如覆杅
三九葉 詩經部彙考九之四明陳宏緒申培詩說跋於大小雅曰大小正於變雅曰小正續曰大正續 案此三正字應依說文解字作疋原經義考已自作正
詩經部彙考九之六鄭康成毛詩譜自序若違而弗用則彼劫殺大禍如此 案詩譜序作則被刦殺大禍如此
四二葉 詩經部彙考九之三十五朱子呂祖謙家塾讀詩記序爭立門戶無復推祖述之意 案讀詩記作無復推讓祖述之意
詩經部彙考九之三十七前書魏了翁後序使其由此悔悟憣然惟善道之歸 案原作幡然惟善道之歸
四四葉 詩經部彙考十之四郝經朱子毛詩集傳序觀民設教閉邪存誠聖之功也 案郝文忠集作閑邪存誠
詩經部彙考十之八魏了翁錢文子白石詩傳序至鄭氏惟序是信則往往遷就迎合傳以三禮 案經義考作傅以三禮 約文實指案經義考作約文述指
四六葉 詩經部彙考十一之二王柏詩辨說自序雖後世皆破裂不完之經可以壞明白不磨之理乎 案經義考作何世徇破裂不完之經以壞明白不磨之理乎
詩經部彙考十一之三方回王柏詩可言集序趙昌文 案經義考作趙昌父
四七葉 詩經部彙考十一之五前序如賺如金連篇累牘 案經義考作如賺如令 桑中溱洧諸篇作於周道衰案經義考作作於周道之衰
詩經部彙考十一之六前序欲學詩觀是足矣案經義考作欲學詩者觀是足矣
詩經部彙考十一之九翟思忠梁益詩傳旁通序參諸先生問之老宿 案經義考作參諸先正
四八葉 詩經部彙考十一之十六何英朱公遷詩傳疏義序庚申景達書來囑矣曰所傳詩傳疏義輯錄遺其數卷不存願為補葺而壽諸梓矣竊慮其所遺忘恐成湮沒 案經義考於兩矣字皆作英
詩經部彙考十一之十七朱倬詩疑問後序則志所云至順者誤也當以順至正二年遂譌而為至順耶 案經義考作豈以順帝至正二年遂訛而為至順耶
詩經部彙考十一之十九危素汪克寬詩集傳音義會通序蓋其從大父東山受業於饒先生伯輿君之學得於吳先生可翁兩先生俱鄱人鄙人距祁門甚邇 案經義考無鄙人二字
五一葉 詩經部彙考十二之五焦竑陳第毛詩古音考序又取老易太元騷賦參同急就古詩謟之類 案經義考作古詩謠之類 臚列之為旁韻會讀者不待其畢案經義考作臚列之為旁澄令讀者不待其畢
五三葉 詩經部彙考十二之二十八萬時華詩經偶箋自序強疏其支泒以為斷 案經義考泒作派張星茂詩采八卷 案經義考作張星懋
詩經部彙考十二之三十前書潘晉臺序即更而敷之於小序毛詩考亭亦水乳矣 案經義考毛詩作毛說
五四葉 詩經部彙考十二之三十一胡紹曾詩經胡傳自序不拆不副之為圻也 案經義考圻作坼
五五葉 詩經部彙考十三之八唐藝文志業遵注二十卷號業詩 案汲古閣本唐書作葉遵注同
六九葉 詩經部總論一之七射義故曰射者所以觀德也 案禮記作射者所以觀盛德也
第五六九冊〇六葉 詩經部總論三之十二鄭樵辯妄逸詩辯驪駒今大戴禮記客去 案此下有闕文
一一葉 詩經部總論四之二十三朱子全書詩綱領如前所陳則固不嫌於龐雜矣 案朱子全書作則固不嫌於厖雜矣下龐雜同
一八葉 詩經部總論六之二十一朱子大全集答潘叔 案卷首已標明朱子大全集此衍
二七葉 詩經部藝文一之六唐李蒙南有嘉魚賦釣嘉魚在丙穴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釣嘉魚在丙穴
二八葉 詩經部藝文一之十三唐趙昂攻玉賦於是虹氣於白雞冠與赤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虹氣干白
三三葉 詩經部藝文二之二十二宋章俊卿序詩之次論歐陽氏曰周南召南邶鄘王衛 案原作邶鄘衛王
三五葉 詩經部藝文三之三許宗魯題吳才老毛詩韻補音於是稽諸載籍殫力仇正 案經義考作殫神
三七葉 詩經部藝文四之十一宋王安石次韻資政殿聽講詩義詩休瀚恩容著籍通 案臨川集作休澣恩容著籍通
四三葉 詩經部紀事一之三十九後漢書杜撫傳學者傳之曰杜君法雲 案後漢書作學者稱之曰杜君注云
四五葉 詩經部紀事二之十南齊書劉敲字士光 案攴之敲橫擿也欠之歊氣盛也南齊書作劉歊
四六葉 詩經部紀事二之十六北魏書張思伯傳善說左氏傳亦治毛詩章句以二經教齊安王廊案魏書作以二經教齊安王廓
詩經部紀事二之十九唐書馬周傳周字賓王博州荏平人 案唐書作博州茌平人
四七葉 詩經部紀事二之二十三宋史趙師民傳蓋事有所譬固為不諱 案為不二字補宋史作固當不諱
五二葉 詩經部紀事三之三十二毛詩紀聞與夫纖緯醫卜天文歷數諸書無不蒐列 案纖緯原作讖緯
五三葉 詩經部雜錄一之一詩紀歷樞詩無達話 謹案
武英殿聚珍本春秋繁露作詩無達詁
詩經部雜錄一之四二老堂詩話揚子法言曰正考甫常晞尹吉甫矣 案晞法言皆作睎下同
詩經部雜錄一之八容齋隨筆豈復故欲踐履以求不可知之機祥 案容齋隨筆作以求不可知之禨祥禨
五四葉 詩經部雜錄一之十前書注王食子河內人 案食子公自姓食此王字衍詳見前漢書儒林趙子傳
詩經部雜錄一之十七西溪叢語揄女時反 案此原誤周禮注作抒時女反 抒把也亦原誤案說文作抒挹也 臼抒臼也瓜臼案西溪叢語作舀抒臼也爪臼又作抗案抗字說文作抌亦原書誤 又抗舀以紹切緣與舀並音由案叢語又抗舀音以紹切緣詩揄與舀並音由其抗字亦抌之誤學齋呫嗶 案原書作學齋佔畢
五五葉 詩經部雜錄一之二十二鼠璞魚鱗鱗兮媵子案楚辭作魚鱗鱗兮媵予 漢志謂董仲舒以嫠娶於楚而齊媵之脅公立為夫人 案嫠漢五行志作釐即僖公也
詩經部雜錄一之二十七泊宅編據周官械夏儀禮作陔字則陔通於械 案坊刻誤械周禮作祴夏
五六葉 詩經部雜錄一之三十捫蝨新話曾孫侯氏四正其體 案射義作四正具舉 王或曰案原作王式曰
五九葉 詩經部雜錄三之一圖書編是詩之有體與易之有象同而體定於未刪之先與象定於未盡之先亦同也 案原作與象定於未畫之先
六一葉 詩經部雜錄三之二十一前書思美人覽涕而貽 案此引楚辭九章楚辭作涕而佇眙 蹇蹇之煩冤兮案楚辭作謇謇 諸賦中所謂女姱女案字補楚辭作娀 林有樸樕野有死非特之小也案當作野有死鹿
六二葉 詩經部雜錄三之二十四前書列女傳以為人未嘗見其居而匹處也 案列女傳作乘居匹處也
第五七〇冊〇七葉 春秋部彙考一之二景帝 年以治春秋董仲舒胡毋生為博士 案漢書作胡母生
〇九葉 春秋部彙考二之二十三陸德明經典釋文敘錄唯魯榮廣皓星公二人受焉 案經典釋文作浩星公後同
一〇葉 春秋部彙考二之三十孔穎達春秋正義自序一言所黜無異繡斧之誅 案註疏本作無異蕭斧之誅
一一葉 春秋部彙考三之七樓鑰陳傅良春秋後傳序夏之變夷鄭亂為階 案經義考作鄭為亂階
二三葉 春秋部彙考六之九隋經籍志春秋穀梁傳十二卷魏平樂太守麋信注 案隋書作糜信
二四葉 春秋部彙考六之十四唐藝文志何始真春秋左氏區別三十卷 案唐書作十二卷
二八葉 春秋部彙考七之二十一王應麟漢藝文志考證諸侯敵主所鎎 案引說文作諸侯敵王所鎎
三〇葉 春秋部彙考八之三胡安國春秋諸國興廢說鄭幽王之難友寄帑於虢鄫之間 案原作虢鄶之間
春秋部彙考八之五前說楚陸終生六子皆剖析而產 案原作皆坼剖而產用史記楚世家語
三二葉 春秋部彙考八之二十春秋提要宋聘魯四成四年華元八年華 案提要作八年華元此脫元字 襄十五年向戍案提要作向戌
三五葉 春秋部彙考九之六胡安國春秋十二公元年考桓公八年冬王命虢仲立晉哀侯之弟於晉 案原作緡
四二葉 春秋部彙考十一之六文獻通考春秋考伊川春秋傳自序於一事一意而欲窺聖人之用心一本無心事 案文獻通考作一本無心字
四六葉 春秋部彙考十二之十三趙汸春秋屬辭內夫人書卒不書葬 案春秋屬辭作內大夫書卒不書葬
五四葉 春秋部彙考十四之十東山經籍考隋志春秋左氏義注十八卷孫毓 案孫毓下原有注字
春秋部彙考十四之十三前書王朗左傳釋馭一卷 案隋志作左氏釋駁
五七葉 春秋部彙考十四之三十四前書陳岳折衷春秋注唐末鍾傅江西從事 案唐書作鍾傳
春秋部彙考十四之三十八前書馮繼元春秋名字同異錄 案宋志作馮繼先
五八葉 春秋部彙考十四之四十七前書李融春秋樞崇 案宋史作春秋樞宗
五九葉 春秋部彙考十四之五十一前書謝是春秋義案宋史作謝湜春秋義
春秋部彙考十四之五十二前書任伯雨春秋釋聖新傳 案宋史作繹聖新傳鄧冀春秋指蹤 案宋史作鄧驥
春秋部彙考十四之五十四范仲春秋左氏譜義 案宋史作春秋左氏講義洪皓春秋紀誄 案宋史作洪皓春秋紀詠
春秋部彙考十四之五十七杜拱辰春秋傳 案宋史作林拱辰呂祖謙左氏傳義二十卷 案宋史作左氏博議
六〇葉 春秋部彙考十四之六十前書黎良能左氏釋定譜學名一卷 案宋史作左氏釋疑譜學各一卷
六一葉 春秋部彙考十五之一閔光德諸侯興廢考楚滅二十一國𨚍 案原作邶
春秋部彙考十五之六閔光德春秋左傳異名考魯公子稠昭公 案經典釋文出裯字
春秋部彙考十五之七前書魯成風閔二年夫氏風氏文四年 案原作夫人風氏
六二葉 春秋部彙考十五之十前書魯聊人紇 案原作郰人紇下郰叔紇
六三葉 春秋部彙考十五之十九前書鄭游昄公孫蠆子 案左傳作游眅
六四葉 春秋部彙考十五之二十八前書宋公子卭文七年 案釋文出子卬雲五郎反
春秋部彙考十五之二十九前書宋向戍 案經典釋文戌音恤
春秋部彙考十五之三十宋少司冠牼 案左傳作少司寇牼
六七葉 春秋部彙考十六之二十九前書楚沈尹戍 案經典釋文作沈尹戌戌音恤
第五七一冊〇一葉 春秋部總論一之七詩紀歷樞詩無達話 案困學紀聞引春秋繁露作詩無達詁
〇三葉 春秋部總論一之十八劉向上封事慧星三見案漢書作彗星三見
春秋部總論一之二十前封事水旱饑蝝螽螟螽午並起 案漢書作午並起說文蜂正字注同
〇七葉 春秋部總論二之九春秋繁露玉杯篇詩書序其志禮樂純其美 案春秋繁露作禮樂純其養
〇八葉 春秋部總論二之十四前書竹林篇今子反出已心之矜宋之民 案春秋繁露作今子反出已之心
春秋部總論二之十九前書鄭乃恐懼去楚而成蠱牢之盟 案凌曙校本雲當作蟲牢
〇九葉 春秋部總論二之二十八前書精華篇所聞詩無達話易無達言春秋無達辭 謹案
武英殿聚珍版作所聞詩無達詁易無達占春秋無達辭 從變從義而一以奉人仁案諸本作而一以奉仁人
春秋部總論二之三十前書王道篇毒蟲不螫猛獸不搏扺不觸蟲 謹案末句
殿本作鷙蟲不觸
一一葉 春秋部總論二之四十一前書滅國下篇魏侯燬滅邢 謹案
殿本作衛侯燬滅邢隨本消息篇魯得其滅以滅鄫 謹案
殿本作魯得其威以滅鄫
春秋部總論二之四十二前篇慶季封切君亂國 謹案
殿本作慶封竊君亂國
春秋部總論二之四十三前篇注一作濕之有伴 案諸本俱作濕之有泮
春秋部總論三之一前書盟會要篇名何等物不失其理 謹案
殿本作名倫等物 其別兩言而管天下謹案
殿本作其號兩言
春秋部總論三之二前書正貫篇載定下之賢方表兼義之所在 謹案凌曙註定盧本作天兼
殿本作謙 盈於四海而訟詠謹案
殿本作盈於四海而頌聲詠
春秋部總論三之三前書十指篇切刺譏之而舉之 謹案
殿本作統此而舉之
一二葉 春秋部總論三之七前書符瑞篇除務天下所欲而以上通五帝 謹案通行本作除務天下所而欲以上通五帝
殿本作務除天下所患而欲以上通五帝 則天容遂以謹案
殿本作則天容遂矣俞予第十七 謹案
殿本作俞序第十七
一三葉 春秋部總論三之十六前書三代改制質文篇性長於天光質易純仁 案通行本作性長於天文
一四葉 春秋部總論三之二十五前書觀德篇臣子三子不敢當 謹案
殿本作臣子三年不敢當
春秋部總論三之二十六前篇殊魯而會之 案各本此句下有謂其夷狄之行也七字 以魯不得遍避紀侯與鄭厲公也案各本此句下有春秋常辭夷狄不得與中國為禮至邲之戰夷狄反道中國不得與夷狄為禮避楚莊也三十四字
春秋部總論三之二十七前篇立適以長母以子貴先 案先下原注或有母字 州公伐我奪爵而無號案諸本俱作州公化我
一八葉 春秋部總論四之二十鄭樵看春秋須立三節說如師服之諫晉曰臣聞國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國故天子建諸侯立家 案左傳作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故天子建國
二六葉 春秋部總論六之二十一李琪春秋列國世紀魯世紀序大侯小伯雖心知其不可黽勉麋至 案列國世紀作黽勉麇至
春秋部總論六之二十五前書蔡世紀序晉昭公大合八國於厥慦 案左傳作厥憖
二七葉 春秋部總論六之三十二前書衛世紀序末年衰靈之衛至無足道 案列國世紀作末年襄靈之衛
春秋部總論六之三十三前序明卿才大夫 案列國世紀作名卿才大夫
二八葉 春秋部總論六之三十六前書鄭世紀序觀周公桓言於王有曰 案公桓二字補列國世紀作周桓公言於王曰
春秋部總論六之四十一前書滕世紀序今觀罕渾之言 案罕渾二字補列國世紀作渾罕
三一葉 春秋部總論六之六十六前書庶爵微國紀序水之涸也雖蛙龜不足以自存 案列國世紀作蛙一字疑當作黽用魏都賦語
春秋部總論六之六十七前書楚世紀序秦直為晉仇越直為吳抗 案列國世紀作越僅與吳抗
四一葉 春秋部總論八之五十六呂大圭春秋論晉國之政盡在六卿而趙藉韓虔魏斯為諸侯之漸已具矣 案趙藉作趙籍
四二葉 春秋部總論九之六熊朋來周正考又至昭二十年已卯適當一章宜至朔同日不當一一月朔 案原作不當二月朔
第五七二冊〇三葉 春秋部藝文一之十八劉知幾三傳論欒書仕於周室而雲以晉文如獵 案當作欒書仕於周時周晉悼公名
〇七葉 春秋部藝文二之六徐晉卿春秋類對賦六鉤傳顏高之弓 案通志堂本作六鈞傳顏高之弓
二三葉 春秋部紀事一之十五漢馮異傳異字公孫穎川人 案後漢書作潁川人
春秋部紀事一之十七漢樊宏傳宏子儵字長魚 案後漢書作宏子鯈下同
春秋部紀事一之十八漢鄭元傳遂永修經業杜門不出 案後漢書作遂隱修經業
二五葉 春秋部紀事一之二十八儒林傳穎容字子嚴案後漢書作潁容水不
春秋部紀事一之三十一魏裴潛傳注鍾繇數與嚴幹共辨折長短 案三國志注作數與幹辦析長短
二九葉 春秋部紀事二之二十七北夢言杜元凱曾不思夫子所以為經當與詩書周易等列丘明所以為史當與司馬遷班固等列二義乖剌不侔之語參而貫之 案北夢言二義乖剌之上有取字 宛章有所未一案北夢言作琬章依左氏作婉章
三六葉 春秋部紀事四之二十九元陸文圭傳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樂算數之學 案元史作醫藥
三七葉 春秋部雜錄一之四劉向洪範五行傳其卦曰歸妹言雷復入地則孕毓根荄 案毓荄二字補漢書作根核師古注核亦荄字也
三九葉 春秋部雜錄一之二十風俗通五伯篇而繆公受鄭甘言置戌而去 案戌字補風俗通作置戍
四一葉 春秋部雜錄一之三十五顏氏家訓痁有熱虐也 案坊本亦作虐宜依說文作有熱瘧下同
四三葉 春秋部雜錄二之九容齋續筆惟詛射穎考叔以為失政刑 案原作潁考叔
四四葉 春秋部雜錄二之十八學齋呫嗶 案原書作學齋佔畢
春秋部雜錄二之二十一讀書雜鈔然叚即公孫叚從父兄弟之子 案兩叚字補左傳作段公孫段
五二葉 春秋部雜錄四之三狂夫之言王荊公謂春秋爛朝報不列學官 案王荊公謂春秋斷爛朝報
五六葉 春秋部雜錄五之十六圖書編公子益師卒左氏謂公不與小歛明矣而皆書日公羊曰遠也 案而皆書日之上當有公子牙公孫敖字
五八葉 春秋部雜錄五之三十前書如楚子麇齊侯陽生鄭伯頑 案當作鄭伯髡頑
六三葉 春秋部雜錄六之十六前書趙以無辭伐國貶號為人 案此即春秋宣公二年夏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是時趙盾興諸侯之師將為宋報恥畏楚而還失霸者之義故稱人當作趙盾以無辭伐國
第五七三冊〇二葉 禮記部彙考一之十一唐孝敬皇帝宏傳瑜拜曰里名聖母曾子不入 案唐書作里名勝母
〇四葉 禮記部彙考二之六大戴禮記黃佐序中閒第四十五六十一四篇復闕第七十三末復闕四篇 案黃佐原序如此查熊朋來說較顯附錄於後大戴第一篇第三十九末篇第八十一中閒乃有兩篇七十三而闕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六十一篇目紊亂尚如此況經文乎云云
一二葉 禮記部彙考三之九吳澂禮記纂言自序曰祭禮者四祭法一篇既祭而郊特牲祭儀祭統三篇則祭之義也 案經義考作祭法一篇記祭祭儀作祭義
一五葉 禮記部彙考四之八黃道周表記集傳自序表記主於仁義歸於餘卜筮 案經義考作歸餘於卜筮
禮記部彙考四之十三楊大寬李孝先投壺譜序若輪者得心悟之神也 案
一七葉 禮記部彙考四之二十九劉宗周禮經考次集自序合之大學為學較全書 案學校字木明人多通用較考已見前
一九葉 禮記部彙考五之六唐藝文志元行沖類禮義疏五十五卷 案唐書作五十卷
二三葉 禮記部彙考六之六經義考戴德禮記史繩祖曰又勤學一篇全是荀子之辭 案經義考作又勸學一篇
二四葉 禮記部彙考六之十前書鄭元祐曰案漢書儒林傳戴聖字次君嘗為都太傅 案經義考作戴德字延君嘗為信都太傅
禮記部彙考六之十七戴聖禮記李清臣曰學者謂聖人之重也不敢輒議又從而傳之師案之師字補經義考作又從而傳師之
三五葉 禮記部彙考八之三十七程時登深衣翼自序然其因先生說而正之者既不明言其所自若自以為有得先生所引而未發又不能參合考訂以求其義復不自知其所失 案有得二字補經義考作若自以為得有先生所引而未發云云
三七葉 禮記部總論一之二十一白虎通德論嫁娶嫁女之家不絕火三日相思離也 案白虎通德論作思相離也
禮記部總論一之二十二前書紼冕又曰殷夏收而祭 案字補應作冔上曰音帽
四八葉 禮記部總論三之三十一石林葉氏禮說經解篇未形者有刑之兆也 案禮說作未形者有形之兆也
禮記部總論三之三十二前書哀公問篇莫非好也從欲無厭亦為之好 案禮說作從欲無厭亦謂之好
四九葉 禮記部總論三之三十八前書表記篇讓於賢卑己以尊人 案表記作卑己而尊人
禮記部總論三之四十一前書緇衣篇伯惡惡之至也 案禮記作惡惡之詩也
五一葉 禮記部總論四之四王應麟漢制考月令魚上冰注夏小正正月啟蟄魚涉負冰 案漢制考作魚陟負冰
禮記部總論四之七前書曾子問公館條公命八使館客亦公所為也 案漢制攷作公命人使館客亦公所為也
禮記部總論四之八前書耐以天下為一家條謂廝下之毛 案漢制考作為頤下之毛
五二葉 禮記部總論四之十前書而素帶終辟條士以下皆禪不合 案漢制考作皆襌不合
禮記部總論四之十二前書有司官陳器皿條律妻卑所齎 案漢制考作律妻𢌿所齎𢌿必利反
禮記部總論四之十五前書鄉飲酒義條如今郡國下今長於鄉射飲酒從太守相臨之禮也 案漢制考作如今郡國下令長
禮記部總論四之十六前書表記衣物以移之注移讀如禾汜移之移移猶廣大也 案移猶之上漢制考有昌氏反三字注
五三葉 禮記部總論四之二十六方孝孺文集孔子之故人曰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棺 案禮記作夫子助之沐槨韓邦奇語錄庶子不祭祖明其宗也不祭禰明其宗也 案此伸喪服小記之義
五六葉 禮記部藝文一之十四北魏房景先禮記疑問服以思制禮由義立 案思字補魏書作服以恩制
禮記部藝文一之十五唐權德輿進士策問執戈挑茢無乃傷恩 案權文公集作執戈桃茢
禮記部藝文一之十九唐顏師古明堂議穎容釋例 案穎容原作潁容
禮記部藝文一之二十前文隨山練石慚培塿於方壺 案練石原作鍊石況乎鄭氏臆說於諛聞 案唐文粹作於謏聞
五七葉 禮記部藝文一之二十四唐元萬頃郊丘明堂等嚴配義鑿乾搆象闢宇開基 案搆象原作構象
五八葉 禮記部藝文一之三十九唐歐陽詹太學博士講禮記記清冷灑蕩幽遠無泥 案原作清泠灑蕩
第五七四冊〇一葉 禮記部藝文二之一唐獨孤申叔服蒼玉賦映乎元冕節以采茨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亦同作茨禮玉藻作采齊釋文雲依鄭注作薺疾私反
禮記部藝文二之三唐闕名躬耕帝籍賦躬三推兮供神蒼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躬三推兮供神倉
禮記部藝文二之四唐元稹大合樂賦祝敔邐迤而就列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闕名祝敔作柷敔
〇二葉 禮記部藝文二之八唐獨孤授白受采賦豈舊染於奸色因物有遷 案奸字補
御定歷代賦彙作姦色是
禮記部藝文二之十唐李程竹箭有筠賦諒青青而斯在彼苒苒者何為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何冉冉而居彼
禮記部藝文二之十四唐周存射宮賦非取善於生皮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非取善於主皮
〇九葉 禮記部紀事一之三十五隋宇文愷傳薛綜注云複重覆謂屋平覆重棟也 案隋書作複重覆謂屋平覆重棟也 其圓牆壁水一依本圖案隋書作璧水下同
一四葉 禮記部雜錄一之三兼明書王瓜即括樓也 案括樓原作栝樓下並同
二〇葉 禮記部雜錄二之三十七圖書編如大雅曰王錫韓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國曰告於文人錫山川土田 案原作錫山土田
二二葉 儀禮部彙考一之十四朱熹乞修三禮劄子王安石變亂舊制廢罷而儀禮獨存禮記之科案大全集作廢罷儀禮而獨存禮記之科
二三葉 經籍典第二百三十卷目錄之一黃榦續儀禮通 案卷中作張虙序
二四葉 儀禮部彙考二之三朱熹儀禮經傳通解自序若乃樂為之教則絕無師授 案本序作則又絕無師授 嘗與一二學者訂其說案本序作考訂其說
儀禮部彙考二之七前書劉瑞序次邦國禮王朝禮終焉 案本書作而王朝禮終焉 視初論少異自成一家案本書作蓋自成一家
二五葉 儀禮部彙考二之十六童承敘楊復儀禮圖跋元澄取二戴記及鄭注纂逸禮八篇 案原序作元吳澄
三〇葉 儀禮部彙考三之十五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餘三十九篇絕無師說祕在於館 案賈公彥疏作在於祕館
三三葉 儀禮部彙考四之一經義考禮古經王氏史二十一篇 案經義考作王史氏二十一篇後同
三八葉 儀禮部彙考五之九前書毛奇齡禮辨正自述圍布几筵告於莊公之廟而來 案西河全集作告於莊共之廟而來
儀禮部彙考五之十一前序不附於皇姑 案西河集附作祔
四一葉 儀禮部總論一之三鄭元儀禮注目錄公食大夫禮第九王國君以禮食小聘大夫之禮 案鄭注作主國君
四二葉 儀禮部總論二之八賈公彥儀禮疏釋鄉射禮第五而以鄉射之禮五色詢眾庶 案賈疏作五物詢眾庶
四五葉 儀禮部總論二之二十九楊復儀禮圖大儀射案卷目作大射禮
五三葉 儀禮部紀事之十四宋黃幹傳敵國深浸宇內騷動 案宋史作敵國深侵
第五七五冊〇一葉 經籍典第二百三十七卷目錄之一後漢順帝熹平一則靈帝永和一則 案永和字補考漢書永和應屬順帝熹平應屬靈帝卷中不錯
周禮部彙考一之六宣帝天定 年令沈重講周禮於合歡殿按梁書宣帝本紀不載 案宣帝為後梁蕭梁書無紀傳傳在周書以大定紀年非天定
〇四葉 周禮部彙考二之二賈公彥周禮正義自序故紀於鳥故為鳥師而鳥名 案註疏本無下故字
〇五葉 周禮部彙考二之四前序若契與禹事堯又事舜 案註疏本作若稷契與禹
〇六葉 周禮部彙考二之二十一鄭伯謙太平興國之書統集十一卷 案原作太平經國之書卷目是
一〇葉 周禮部彙考三之十一汪克寬經禮補逸自序以襘禮哀圍敗 案汪序原作以禬禮哀圍敗
一六葉 周禮部彙考四之三十郭正域周夢暘考工記評序大鍾刑鼎 案經義考作大鐘刑鼎
一七葉 周禮部彙考五之八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周官經說文引廟門容大鼎七箇 案今說文在鼏字注廟門容大鼏七箇
一八葉 周禮部彙考五之九前書軍禮司馬法服虔引謀帥篇曰大前驅啟乘卑大晨倅車屬焉 案此春秋左傳僖二十三年孔穎達疏引服虔注作大前驅啟乘車大晨倅車屬焉說文輿善者忻民之善闕二字之惡師多則人潰 案玉海本作說文引衛斯輿善者忻民之善閉民之惡師多則人潰今考
此句在言部䜋字下當原引作䜋
一九葉 周禮部彙考五之十九文獻通考周禮疏十二卷五峰胡氏曰其末則又有夏采之官焉專掌王崩復士者也 案文獻通考作專掌王崩復土者也
周禮部彙考五之二十一前書為守令率三歲而一更 案一字補文獻通考作終更
周禮部彙考五之二十二前書恩意未孚而追呼之苛撓已極矣 案撓字補文獻通考作苛嬈說文嬈苛也
二〇葉 周禮部彙考五之三十一前書黃度周禮說水心葉氏序曰惻惻乎文武之以己刑民者必相經緯也 案文獻通考作文武之以己形民
二四葉 周禮部彙考六之二十三經義考周官經六篇馬端臨曰慎無擾獄市之說治道去太甚之說遂無經國庇民之遠猷 案通考作遂為經國庇民之遠猷前卷正作遂為 於是法立而奸生案通考作姦生次葉吏緣為奸同作姦說文姦私也奸犯婬也前卷皆作姦
二五葉 周禮部彙考六之四十前書朱朝瑛曰周公既沒遂不復行宋遷而後復多散佚 案當作東遷而後經義考宋字不明
二六葉 周禮部彙考七之一前書杜子春周官注晁公武曰周官漢永平時杜子春初能具讀 案經義考作初能通其讀
周禮部彙考七之七前書宋氏周官音義晉書竊見太常韋逞母宋氏世學女 案經義考作世學家女劉昌宗周禮音陸德明曰巾車為以形聲會求之實所未了 案經義考作以形聲會意求之
周禮部彙考七之八前書賈公彥周禮疏晁公武曰世稱其發鄭學 案經義考作世稱其發揮鄭學
二七葉 周禮部彙考七之九前書陸德明周禮釋文一卷 案經義考作二卷
二八葉 周禮部彙考七之二十前書劉汝談周禮注 案經義考作趙汝談
三〇葉 周禮部彙考八之二前書丘葵周禮全書張萱曰至宋臨川俞廷椿始著學古編 案經義考作始著復古編
周禮部彙考八之五前書胡一桂周禮補正 案經義考作古周禮補正
三二葉 周禮部彙考八之二十一前書郎兆玉注釋古周禮自序曰不善用者蹶天下事夫又烏足為周公病哉 案經義考無夫字
周禮部彙考八之二十五前書王應電冬官解一卷 案經義考作王應電冬官補
三三葉 周禮部彙考八之二十七前書冬官考工記一篇林希逸曰畫人繢人鍾人筐人㡛氏 案經義考作鍾氏 此刮磨之工五也案經義考作刮摩
三六葉 周禮部總論一之十三朱子全書周禮總論如女巫之職 案如字補全書作且如女巫之職
周禮部總論一之十四前論王曰伯父無事歸甯乃拜 案全書作歸甯乃邦
四〇葉 周禮部總論二之十三鄭伯謙太平經國書太宰九兩繫民說拊循招納而山東七國之變相挺矣 案挺當作挻挻引也通志堂本似是挻字
四二葉 周禮部總論二之三十一前書論宮衛劉屈釐發三輔近縣兵 案太平經國書作劉屈氂
四七葉 周禮部總論三之二十三熊朋來經說籩實豆實說凡作醢及臡者先膞乾其肉 案經說作先膊乾其肉
五〇葉 周禮部總論四之二十七王應電周禮傳司約節土彌牟謂宋仲幾 案左傳原作士彌牟
周禮部總論四之二十九前書射鳥氏以敺鳥鳶 案周禮作敺烏鳶
五一葉 周禮部總論四之三十四陳友仁周禮集說與夫勾盾中藏府令 案勾盾漢書作鉤盾
五三葉 周禮部藝文一之十唐長孫無忌冕服議周之始郊日南至披袞以象天 案禮記原作被袞以象天
五四葉 周禮部藝文一之十六唐張仲素信圭賦捧當心而握於掌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捧當心而措於掌
六〇葉 周禮部紀事之二十五傳經錄餘話毛應龍大德間灃州教授 案灃州原作澧州
六五葉 周禮部雜錄一之三十三王應麟漢制攷鄭司農雲蜀人言摋曰槷 案漢制考作蜀人言樧曰槷集韻雲
六九葉 周禮部雜錄二之三十六圖書編甚者國氏去黽壼涿氏除水蠱 案周禮去黽為蟈氏除水蠱為壺涿氏
第五七六冊〇六葉 三禮部彙考二之十四湛若水二禮經傳測自序名曰三禮經傳測 案經義考作二禮經傳測
〇九葉 三禮部彙考三之二漢藝文志凡禮十三家百五十五篇 案漢書作五百五十五篇
三禮部彙考三之七隋經籍志梁有喪服變除圖五卷齊王傅射慈撰亡 案隋書作吳齊王傅射慈
三禮部彙考三之九前書服喪疑問一卷樊氏撰 案隋志作喪服疑問
一二葉 三禮部彙考三之二十九唐藝文志趙惟琴書三卷 案唐書作趙惟暕後四之二十九同
一三葉 三禮部彙考三之三十七宋藝文志真德秀大學衍義四十三卷 案宋史作大學衍義四十二卷不著錄二十六部四百六十九卷 案宋史作四百二十九卷
一七葉 三禮部彙考四之三十二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禮古經秘在於館 案此引賈公彥疏賈作在於祕館
一八葉 三禮部彙考四之三十八前書周官經說文引廟門容大鼎七 案說文作大鼏
三禮部彙考四之四十軍禮司馬法左傳疏引謀帥篇說文引衛斯輿三則考證詳見周禮類
三三葉 三禮部彙考七之二十七經義考陳蔚之禮論抄 案經義考作庾蔚之
三四葉 三禮部彙考七之三十二前書樂經四卷王應麟曰考工記氏疏 案經義考作考工記磬氏廣韻同韶
四四葉 三禮部總論二之十六朱子全書跋三家禮範殊不知禮書之文雖多而亦有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者 案朱子全書作殊不知禮書之文雖多而身親試之或不過於頃刻其物雖博而亦有所謂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者
四七葉 三禮部藝文一之三周荀卿大略篇禮之大者凡事生飾驩也 案荀子作禮之大凡事生飾驩也 如權衡之於輕重也如繩墨之曲直也案荀子作如繩墨之於曲直也
四八葉 三禮部藝文一之四前篇禮之中焉能累索謂之能慮 案荀子作禮之中焉能思索謂之能慮
三禮部藝文一之六漢賈誼禮論騶虞者天子之囿也虞者囿之司獸者也 案新書作騶者天子之囿也無虞字
三禮部藝文一之七前論昔蛛作網今之人循序 案新書作昔蛛蝥作網蝥音無爾雅音務博雅蛷蛷別一物
四九葉 三禮部藝文一之二十唐岑文本七廟議今乃捨封唐之盛烈崇西涼之遠搆 案搆當作構
五〇葉 三禮部藝文一之二十九宋李遘禮論二或被於金石絲竹瓠土革木之器 案八音惟有匏土革木無瓠
五一葉 三禮部藝文一之三前論城廓溝池不修 案原作城郭溝池不修
五二葉 三禮部藝文二之三元周伯琦釋奠禮成詩佇看箋束帛 案原作佇看戔束帛
第五七七冊〇三葉 三禮部紀事之二十六魏李平傳彭成王嶷之長子 案魏書作彭城王嶷之長子
〇七葉 三禮部雜錄之六左傳晉侯使士會平王室定五享之 案左傳作定王享之
三禮部雜錄之七左傳穆姜使擇美檟以自為襯與頌琴 案左傳作以自為櫬
三禮部雜錄之十三周語飫以顯物宴以食好歲飫不倦時宴不淫 案國語作宴以合好故歲飫不倦 則順而建德案國語作則順而德建
一〇葉 三禮部雜錄之三十七井觀瑣言又雲宗伯洽神人和上下 案原作治神人和上下
一一葉 論語部彙考一之三冊府元龜既通大義又同於許商 案冊府元龜作又講異同於許商
一七葉 論語部彙考四之七王應麟漢書藝文志考證說文引衣長短右袂 案玉海本作衣長 以杖荷蓧案說文作以杖荷 有荷臾而過孔氏之門案說文臾作象形
論語部彙考四之八齊二十二篇多問王知道晁氏公武曰齊論有問王知道兩篇詳其名是必論內聖之道外王之業未必非夫子之最致意者此四之八葉末行畢四之九葉起曰曰張侯論為世所貴本傳禹為成帝師案未必非夫子之最致意者與張侯論為世所貴等語不接詳觀藝文志考證未必非夫子之最致意者下接不知何說而張禹獨遺之禹身不知王鳳之邪正其不知此固宜然勢位足以軒輊一世使斯文遂喪惜哉何晏序雲鄭元就魯論篇章考之齊古為之注艾軒林氏曰康成溺於章句其竄定未必審也許氏說文有所謂逸論語是康成之說未行而論語散逸巳有不傳者說文逸論語曰玉粲之瑟兮其瑮猛也如玉之瑩又曰璵璠魯之寶玉也孔子曰美哉璵璠遠而望之若也近而之瑟若也一則理勝二則孚勝初學記亦謂逸論語之文愚謂問玉疑即問王也篆文相似季氏篇洪氏曰或以為齊論正義曰齊論者齊人所傳魯二十篇釋文曰鄭校周之本以齊古讀正凡五十事皇覽引魯讀六事正義曰魯論者魯人所傳即今所行篇次是也石經論語載盍毛包周有無不同之說其文有增損者其字亦有假借及用古者有字異而訓不遠若置其杖賈之哉者後漢傳有遵五迸四之文祝睦碑雲鄉黨逡逡劉脩碑雲鄉黨遜遜如也古今人表湛尾生高尾生厥黨童子祝佗革子成茀盻廣韻引子西彼哉彼義切集韻引 爾捨瑟而作魯安昌侯說二十一篇何晏序雲張禹本受魯論兼講齊說善者從之號曰張侯論為世所貴 案今玉海自不知何說而張禹獨遺之至兼講齊說善者從之恰是一葉當日因佚此簡誤接次葉之文今補錄於右
二二葉 論語部總論一之三董仲舒春秋繁露實性篇且名者性之實實者性之質而之無教之時何處能善 案而字補春秋繁露作質之無教之時何處能善
四一葉 論語部總論五之二十三朱子大全集與張敬夫論癸巳論語說惰字乃怠惰之義如所解乃墜墮之義字自作墮或有通作墮者不作隋也 案大全集作或有通作墯者不作惰也
五五葉 論語部紀事之五漢揚雄傳故人時有問雄者常用法應之譔以十三經象論語號曰法言案經字補漢書作十三卷
論語部紀事之九魏鍾會傳注其母傳會雖童稚覲見規誨 案三國志注作勤見規誨
第五七八冊〇二葉 大學部彙考一之十四周洪謨奏疏緣前項書籍卷秩數多 案原作卷帙數多
一〇葉 大學部彙考三之二十六文震孟大學衍義衍義補合刻序馭夷狄成切化 案切化二字補原書作成功化
一八葉 大學部總論之三十五朱子大全集答陳膚仲比傳丞便來 案大全集作比傅丞便來
大學部總論之三十六前書亦答膚仲如來喻所謂奪其財力使不得養其父母 案大全集作如來諭次葉答滕德粹示喻來喻答王季和別幅之喻集皆作諭
二五葉 中庸部彙考二之四楊時中庸義自序世儒皆尊孟氏而於中庸之書未有能盡心者 案皆字補經義考作世儒知尊孟子
二七葉 中庸部彙考二之十七王柏訂古中庸自跋僕不揆狂僭為之索隱從而析之 案經義考作為之隱索取而析之
三〇葉 中庸部彙考三之十王圻續文獻通考中庸通旨 卷黃潤著 案前後俱作黃潤玉著中庸提綱 卷陳華著 案經義考作陳華祖
三四葉 中庸部總論之四張子正蒙中正篇體象誠定則文節著見 案正蒙作則節文著見
三五葉 中庸部總論之十五朱子答張敬夫論中庸章句道之不明不行來喻與鄙意大指不異 案朱子大全集作來諭次葉誠如尊喻同
四五葉 孟子部彙考三之二宋藝文志王雩注孟子十四卷 案宋史亦誤作雩文獻通考作王雱是
五八葉 孟子部總論三之五十六鄭公藝圃折衷近世歐陽永叔王介甫蘇子瞻之徒僻好其書 案朱子大全集作癖好其書
六七葉 孟子部雜錄一之三十四西溪叢語說文引孟子去齊境淅而行 案說文作滰淅而行
六九葉 孟子部雜錄一之五十一日知錄以及集註中孟子所引荀子 案日知錄作程子所引荀子孟子書引孟子之言凡二十有九 案日知錄作孟子書引孔子之言 又多大同而小異以下三十字日字錄緊接前文此誤提行
七二葉 孟子部雜錄二之二十六圖書編非不足以傾陷世主簧瞽游士 案當作簧鼓游士
第五七九冊〇四葉 四書部彙考二之二十六任憲四書說 卷 案卷目作任憲四書說意曹汴序亦作四書說意
〇六葉 四書部彙考三之十陳禹謨經言枝指自序徵之飛蹠實虛跂行蝝息之類 案原作跂行喙息
〇九葉 四書部彙考三之四十四孫奇逢四書近指序時習之學殆所稱盡人以天 案非字應作盡人以合天
一〇葉 四書部彙考四之四續文獻通考學庸通旨 卷黃潤著 案前後俱作黃潤玉經義考亦作黃潤玉
一二葉 四書部彙考四之二十二東山經籍考黃績四書道說 卷王圻曰莆田人 案王圻通考作四書遺說
一七葉 四書部彙考五之十九四書考異孟子時日害喪予及女皆亡 案此引孟子當作予及女偕亾
四書部彙考五之二十前書自作孽不可活活詩作逭 案詩作逭應作書作逭
二七葉 經籍典第二百九十九卷目錄之一韞玉待價賦 謹案卷中作韞玉求價與
御定歷代賦彙同
二八葉 四書部藝文一之十唐裴度歲寒知松柏後凋賦豈齊我於榮枯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豈齊我於枯榮 挺喬異而易識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挺喬枝而易識
三〇葉 四書部藝文一之二十八宋陳普道不遠人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男外女內君臣上下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君上臣下
三八葉 孝經部彙考一之十八唐會要春秋緯孔演圖雲春秋孝經別有評論 案孔演字補經義考引會要作演孔圖
四〇葉 孝經部彙考二之三宋邢昺孝經註疏正義序臣邢昺等奉敕較定 案註疏本作奉敕校定
四一葉 孝經部彙考二之五司馬光進孝經指解序故古文排根不得列於學官 案經義考作故古文排擯竊意當原作排拫用灌夫傳猶言排擠
四二葉 孝經部彙考二之十四熊禾董鼎孝經大義序又有非淺見謏文所能窺者 案經義考作淺見謏聞
孝經部彙考三之一漢藝文志凡孝經十一家五十九篇 案孝經祇十一篇餘五經雜議及爾雅弟子職宋晁公武曾疑之
四六葉 孝經部總論之一孝經鉤命決孝旨如醴泉 謹案旨字補
御纂淵鑑類圅引作孝子如醴泉
四七葉 孝經部總論之十三群書備考遭奏焚書為河間人顏芝所藏 案原作遭秦焚書
四八葉 孝經部藝文一之二唐張昔孝經臺賦金字累累以條貫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金字纍纍以條貫 非無詩書殆務陳其行本非無貴賤必願宗其化源 謹案殆
御定歷代賦彙作始必
御定歷代賦彙作心 十八章之箴規觸之備舉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作揭之備舉
四九葉 孝經部藝文一之十一明呂維祺敬陳孝經八要疏其提學考較巡按出巡聽酌舉真孝 案考較應作考校明臣避諱
五二葉 孝經部雜錄之一孝經左契孝經者篇題就號也云云 案太平御覽引此作孝經鉤命決故挺以題符篇冠就案太平御覽作故挺以題篇符冠號
孝經部雜錄之一孝經中契丘學孝經 案太平御覽作丘作孝經 解元星北落御覽作角亢星北落 司命天使書號孝經篇案御覽書下有題字 孔丘知元今使陽衢乘紫麟案御覽作孔某知元命 餘字滅消文其餘飛為赤鳥翔靡青雲案御覽作其餘文飛為赤烏翔摩青雲
第五八〇冊〇一葉 爾雅部彙考一之二大戴禮小辨篇注邇近也案盧辨注作爾近也
〇三葉 爾雅部彙考二之十鄭樵爾雅注後序使湅雨兮灑塵故釋風雨雲暴雨謂之湅 案兩湅字原作涷
爾雅部彙考二之十一羅願爾雅翼自序乃佃乃漁乃珡乃焚 案經義考作乃刋乃焚一作爾雅翼刻本序即作乃乃焚
〇四葉 爾雅部彙考四之六漢書藝文志考證楊氏方言 案方言當作揚氏
〇六葉 爾雅部總論二之三兼明書王瓜即括樓也 案原作即栝樓也下並當作栝
〇八葉 爾雅部藝文之一張楫進廣雅表皆解家所說詁師口傳 案原表作經師口傳 切以所識擇撢群藝案表切原作竊
〇九葉 爾雅部雜錄之三風俗通周有焦漢濩 案各本俱衍漢字
一一葉 小學部彙考二之四王應麟急就章跋蒼頡篇見考工記注者唯鞄柯欘四字 案急就章作鞄
小學部彙考二之五前書衛侯以辟彊為名周人不肯受 案辟彊應作辟疆
一四葉 小學部彙考三之八隋經籍志注梁有古今文字序一卷劉敲撰 案隋書作劉歊
一六葉 小學部彙考四之十一宋藝文志污簡集七卷案宋史作汗簡集
一九葉 小學部彙考四之三十六漢書藝文志考證考工記注引蒼頡篇有鞄 案玉海本作鞄柯欘
二一葉 小學部彙考五之十八文獻通考潁濱蘇氏類篇序八曰邑之加邑白之加 案非字當作白之加
二三葉 小學部彙考五之三十六前書蘭亭考山谷黃氏跋褚庭晦所臨極肥而闕三字景元劚地得缺石極瘦 謹案影刻
殿本通考作而洛陽張景元
二八葉 小學部總論之三容齋四筆從毒 案容齋四筆作纛從毒
三二葉 經學部彙考一之二十一漢蔡邕傳邕乃自書冊於 案後漢書作邕乃自書丹於石
三七葉 經籍典第三百十三卷目錄之一宋度宗景定一則 案景定為宋理宗紀年應併入上件去度宗字
四二葉 經學部彙考四之一孔子世家饘於是粥於是以糊余口 案史記作以餬余口
五五葉 經學部彙考六之十四經義考歸藏羅苹曰歸藏之文有乾如天為君為父 案如字補經義考作乾為天
五八葉 經學部彙考六之四十一前書周易羅喻義曰彖曰猶斷臼也 案經義考作猶斷曰也
第五八一冊〇九葉 經學部彙考八之七十六前書羅佖歸愚子大衍說 案經義考作羅泌
二四葉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一前書盧辯大戴禮注案經義考原作存 戴聖禮記通志二十卷案經義考作隋志二十卷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三前書葉遵禮記注 案經義考原作業遵注唐志業作葉 何修之禮記義案經義考作何佟之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四前書無名氏禮記音義案經義考作音義隱
二六葉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二十一前書李林甫月令並時訓詩通志 卷 案經義考作通志一卷
二七葉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二十九前書夏侯尚元中庸管見聚疑一卷 案經義考無一卷二字聚疑字亦空一格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三十前書羅倫中庸膚見一卷 案經義考作中庸解
二八葉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三十二前書李頻中庸參案經義考作李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三十三前書總龜大學解一卷佚 闕名 案經義考作蘇氏總龜大學解下無闕名字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三十六前書蔣元大學章句纂要一卷未見 案經義考作佚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三十八前書陳一經大學大全 案經義考作大學大全纂一卷未見 趙璜大學窺案經義考作大學管窺 陸深校定大學經一卷案經義考作校定大學經傳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三十九前書王道大學臆二卷 案臆字補經義考作大學億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四十前書耿定向大義括義一卷 案經義考作大學括義一卷存
二九葉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四十一前書蔡士喈大學注 案經義考作古大學注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四十三前書顏氏大學訂本 案經義考作顏氏光敏大學訂本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四十四前書司馬光等六家中庸大學講義宋志一卷 案經義考作解義宋志正作解義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四十五前書饒魯中庸大學纂述二卷 案經義考無佚字與下庸學圖俱未見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四十七前書李渭學庸問答 案經義考作學庸答問沈幹學庸蒙篾案經義考作學庸蒙筏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四十九前書夏朗三禮圖案經義考作夏侯氏伏朗三禮圖唐志正作夏侯伏朗
三〇葉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五十一前書禮論唐志九卷 案經義考作禮問唐志九卷
經學部彙考十一之五十五前書樂記漢志二十三篇 案經義考作闕李文察樂補說 案經義考作樂記補說
三一葉 經學部彙考十二之一前書儀禮音七錄二卷釋文序錄一卷 案釋文序錄一卷經義考注在七錄二卷下
經學部彙考十二之二前書釋文注通考一卷 案經義考注字側寫
三二葉 經學部彙考十二之十一前書張景昭喪服制案經義考作龐景昭
經學部彙考十三之四前書黃裳周禮講義六義 案經義考作周禮講義六卷徐煥周禮辨略 案經義考作周官辨略
三三葉 經學部彙考十三之五前書俞庭椿周禮復古編 案經義考作周官復古編
經學部彙考十三之八前書毛文龍周禮集傳二十四卷 案經義考作毛應龍周禮集傳
三六葉 經學部總論一之十三史記儒林傳序諸生弟子共定者咸為遜首 案史記作咸為選首
三八葉 經學部總論一之三十五北齊書儒林傳序光伯元士著於隋書 案北齊書作光伯士元
經學部總論一之三十六周書儒林傳序彫蟲是貴魏道所以陵夷 案北周書作彫蟲是貴
四〇葉 經學部總論三之四荀子儒效篇事行失中謂之奸事 案荀子作謂之姦事以下三奸字荀子皆作姦
四一葉 經學部總論三之九前書傯然若終身之虜 案荀子作然楊倞注云字書無所見
四二葉 經學部總論三之十七韓嬰詩外傳用萬乘之國則舉錯而定一朝之白 案韓詩外傳作則舉錯定於一朝之間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可謂白矣謂文王亦可謂大儒巳矣案韓詩外傳無可謂白矣謂五字
經學部總論三之十八前書舉在人上則王公之材也 案韓詩外傳作大舉在人上 何仁義之化存爾案韓詩外傳何下有也字
四三葉 經學部總論四之二皇極經世書收生者脩夫象者也 案原作生收者脩夫象者也
四六葉 經學部總論四之二十七六經奧論六經註疏辨至箋公劉則以芮鞠為水內 案通志堂本亦作芮鞠詩經實作芮鞫
經學部總論四之二十九前書時林少穎為書學論講帝釐上土數語 案通志堂本作論講帝釐下土數語
五三葉 經學部總論五之五十四日知錄東晉元帝時太常賀循上言經置博士一人 案日知錄作賀循上言尚書被符經置博士一人
五八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一之四十一史記叔孫通傳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謏以得親貴 案史記作皆面諛以得親貴
五九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一之五十二漢公孫宏傳於是起客館開東閤以延賢人 案漢書作東閤注師古曰閤小門也太平御覽亦隸閤
六〇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之一史記儒林申公傳申公獨以詩經為訓以教無傳疑疑者則闕 案上疑字衍史記無
第五八二冊〇七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四之六漢張禹傳至禹父徙家蓮白 案漢書作至禹父徙家蓮勺師古注音輦酌
〇九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四之二十六漢嚴彭祖傳彭祖字公子邳人也 案漢書作東海下邳人也
一二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五之十二漢鮑永傳時董憲將屯兵於魯 案後漢書作時董憲裨將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五之十六漢樊準傳期羽門林介冑之士悉通孝經 案後漢書作期門羽林介冑之士
一三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五之二十二漢曹傳以事下三公未及奏詔元武司馬班固 案後漢書作詔召元武司馬班固
一六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五之四十八漢楊秉傳拜侍御頻史為豫荊徐兗四州刺史 案後漢書作拜侍御史頻出為豫荊徐兗四州剌史
二二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六之四十魏高堂隆傳柏梁災其後有江充巫蠱也衛太子事 案三國志衛太子事句乃注文
二三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六之五十一吳虞翻傳鄭元所注尚書以顧命康王執瑁古月似同從誤作同 案三國志注作古似同 又古大篆卯字讀當為柳古柳卯同字案三國志注作字讀當為同字下古篆卯字同
二八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七之三十二晉謝沈傳閑居養母不交人事 案晉書作不受人事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七之三十三晉袁瓌傳魏郎中煥之曾孫也 案晉書作魏郎中令煥之曾孫也
三〇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七之五十晉范宣傅太尉郄鑒命為主簿 案晉書作太尉郗鑒查正字通郄與郗別
三五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八之三十三梁徐勉傳佟之後以鎮北諮議參軍伏暅代之 案梁書作佟之亡後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八之三十四前傳嘉禮儀注五百四十六條 案梁書作五百三十六條 賓禮儀注一百三十卷四十五條案梁書作一百三十三卷五百四十五條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八之三十五前傳中大通三年特進右光祿大夫侍中大夫 案梁書作侍中中衛將軍
四〇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九之十一陳姚察傳藻鏡人倫良所寄期 案陳書作良所期寄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九之十七陳沈洙傳但魏氏東關之役既失亡屍柩葬禮無斯 案陳書作葬禮無期
四五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之二十六魏劉芳傅宮闕府寺僉復如故趾 案魏書作僉復故趾 謹尋先旨宣在四門案魏書作宜在四門
四六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之三十四魏鄭道昭傳故當以臣記淺 案魏書作故當以臣識淺
四七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之四十三魏賈思伯傳公今貴重甯不憍思伯曰衰至便憍 案魏書作甯能不驕思伯曰衰至便驕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之四十四魏張普惠傳孔子曰緦不祭喪何助於人 案魏書作又何助於人
五〇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一之十五魏徐遵明傳隨鄉人毛靈和詣山東求學 案魏書作隨鄉人毛靈和等
五一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一之二十四魏李業興傳業興以殷歷甲寅黃帝辛卯徒有積元術數亡缺興又修之 案魏書作業興又脩之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一之三十魏李謐傳裴頠之於禮任意忽之 案魏書作任意而忽之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一之三十一前傳言其五室者則據周禮考工之記 案魏書無其字
五三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二之八齊刁柔傳柔以為無嫡孫立嫡曾孫不應立嫡子弟 案北齊書作柔以為無嫡孫應立嫡曾孫
五四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二之九前傳喪服云為父後者出母無服 案北齊書作為出母無服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二之十六齊權會傳河閒鄭人也 案北齊書作河閒鄚人也
五六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二之三十一周斛斯徵傳至是拜譯內史大夫 案北周書作拜譯內史中大夫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二之三十三周盧誕傳曾祖晏仕燕為給事黃門侍郎營邱郡守案北周書作營邱成周二郡守
五七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二之四十一周熊安生傳所撰周禮義疏四十卷 案北周書作周禮義疏二十卷禮記義疏四十卷
五八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二之四十五周樂遜傳進車騎大將軍議同三司 案議字補北周書作儀同三司
五九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三之七隋牛宏傳三十六戶七十牖牖以四尺八牖乘九宮之數也 謹案通志及
殿本隋書俱作三十六戶七十二牖以四戶八牖乘九宮之數也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三之九前傳夫室以祭天實有五 案隋書作夫室以祭天天實有五 鄭元不言每月與其時之堂而聽政焉案隋書作鄭元亦言每月於其時之堂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三之十二前傳便是春木不王夏王不相 案隋書作夏土不相
六〇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三之十六前傳還下太常煬帝嘗引入內帳 案隋書作還下太行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三之二十一隋許善心傳不惟無所盜 案惟字補隋書作不準無所盜
六二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三之三十五隋何妥傳謂心之所愛既已光華蒙顯 案隋書作既已光華榮顯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三之三十八前傳叔孫通因奏樂人制宗廟之樂 案隋書作因秦樂人
第五八三冊〇二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四之十一唐歸崇敬傳學生謁師贄申腶脩一束 案唐書作用腶脩一束
〇三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四之十九唐高定傳世重其早慧以家顯 謹案汲古閣本同
殿刻唐書作以字顯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四之二十二唐韓愈傳長通於方左右其宜 案唐書作左右具宜
〇五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四之三十八唐劉蕡傳夫天之所授者在命君之所存者在命 案下命字補唐書作君之所存者在令
〇七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五之三唐徐曠傳封東筦縣男 案唐書作封東莞縣男唐陸元朗傳帝大喜曰三人者誠辨 案唐書作三人者誠辯
〇八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五之四唐曹憲傳憲具為音注援驗詳復 案唐書作援驗詳複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五之九唐馬嘉運傳累除越王東閣祭酒 案唐書作東閤祭酒
一三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六之十五唐柳沖傳伯尼姓曰姜氏曰有呂 案伯尼即伯夷夷古作
一六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七之六唐陳貞節傳王志愔等僉謂明堂瓖怪不法 案唐書作瓌怪不法
一七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七之十五唐盧僎傳默啜入寇貶沙吒忠義 案唐書作敗沙吒忠義
一九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七之三十二唐暢當傳事非至誠垂於德教 案唐書作乖於德教
二〇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八之八唐祝欽明傳周禮大宗伯職雲凡大祭祀王后有故不預則攝薦而豆籩 案舊唐書作則攝而薦豆籩徹 此以上一凡直是王兼祭天地宗廟之故通言大神大祇大鬼之祭也案舊唐書故字上有事字
二一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八之十三唐蘇弁傳昔肅宗幸靈武至新平安守二太守皆潛遁案舊唐書作安定二太守 仍紿雲自己宰相請依舊案舊唐書作自己白宰相
二二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八之二十三五代春秋王鍇傳當曹氏中微攝伯揆 案五代春秋作總攝百揆
三〇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十九之五十三宋錢時傳指擿痛決 案宋史作指擿痛快
三八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一之一宋李之才傳初為衛州護加主簿 案宋史作獲加攷地理志應作獲嘉
三九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一之八宋劉顏傳劉筠錢昜 案宋史作錢易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一之九宋孫復傳坐貶處州監稅 案處字補宋史作坐貶虔州監稅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一之十一宋石介傳與予論政傳以經術 案宋史作傅以經術
四二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二之七宋洪興祖傳詔復其官直敷文閤 案宋史作直敷文閣後程大昌傳秘閤龍圖閤楊萬里傳祕閤煥章閤寶謨閤各兩見呂祖謙傳祕閤館閤同
四七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三之七宋陳傅良傳以疑為真而成不療之疾 案疾字下宋史有實字屬下句
四八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三之十九宋蔡幼學傳遂為御史劉德秀劾罷奉祀者凡八年案宋史作罷奉祠者凡八年
四九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三之二十五宋范沖傳尋以龍圖閣直學士奉祀卒 案宋史作龍圖閣直學士奉祠
五二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四之二十宋胡宏傳中正邪佞更進數退 案宋史作數進數退
五三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四之二十九宋陳亮傳徒使神宗皇帝見兵財之數既多銳然南北征伐 案宋史作南征北伐
五五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四之四十九宋劉清之傳其弊有不可勝言 案宋史作其弊有不可勝言者
五六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五之二宋真德秀傳鄒應龍許奕又繼以封駁事論去 案宋史作又繼以封駁論事去
五九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五之三十一宋李心傳傳心傳有史才通故寔 案宋史作通故實
第五八四冊〇二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七之十元陳櫟傳與人交不以勢合不以利動 案元史作不以利遷
〇六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七之四十七元贍思傳有所謂道人道民行童者皆瀆常倫 案元史作類皆瀆常倫
一九葉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三十之二十六明柯維騏
傳兄維羆工部郎中維羆龍游知縣 案萬姓統譜有柯維熊二羆字必有一誤
四〇葉 經學部藝文一之二劉歆移太常博士書秦誓後得博士集而讀之 案文選作泰誓後得
經學部藝文一之四漢章帝講議五經同異詔五經章句頗多議欲減省 案後漢書作五經章句煩多
四一葉 經學部藝文一之十四班固眭宏等傳贊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而已矣 案漢書作不可得而聞已矣
經學部藝文一之十七劉孝綽謝為東宮奉經啟皇子太四術夙知三善非學 案劉祕書集作皇太子四術夙知
四五葉 經學部藝文二之一朱子答詹帥書熹向蒙下喻 案大全集此下喻字皆作諭
四六葉 經學部藝文二之十五明葉向高進十三經註疏疏雖不必尋章摘句下同呫嗶之勞 案呫嗶原作佔畢
四七葉 經學部藝文二之十七明貝瓊石經賦序議郎蔡邕與棠溪楊賜 謹案
御定歷代賦彙亦如此漢書作堂谿典
經學部藝文二之二十二明樊鼎遇德陽縣儒學復古經樓碑記陽德儒學講堂 案陽德二字倒
五〇葉 經學部藝文三之六元柳貫尊經堂詩過逢詑師資 案詑應作詫
五二葉 經學部紀事一之二十一宦者傳呂強字漢盛河南成皋人也 案此下記宦者李巡事上用宦者呂強傳下字籍皆衍
五五葉 經學部紀事二之八魏崔浩傳每至郊祀父子並束軒軺 案魏書作每至郊祠父子並乘軒軺
五六葉 經學部紀事二之十魏張普惠傳身長八尺容貌魏偉 案魏書作容貌魁偉
經學部紀事二之十三周柳虯傳遍授五經略通大義 案北周書亦作遍授論文義應作受
五九葉 經學部紀事三之十三宋范應銓傳 案宋史作范應鈴傳雲字旂叟似作鈴為是
六三葉 經學部雜錄之三荀子勸學篇安持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巳哉 案荀子作安持將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哉唐楊倞注特猶言直也
六五葉 經學部雜錄之十八容齋三筆秦康公隳穆公之業曰稱兵於漢家自喪服以尋干戈 案容齋三筆作日稱兵於母家
第五八五冊〇二葉 讖緯部彙考二之十文獻通考案唐四庫書目有鄭元注詩書緯及有宋均注易緯 案通考亦作及有及似又之訛
〇四葉 讖緯部藝文之四漢張衡駁圖讖疏堯使鯀理洪水九載續用不成 案續字補百三名家集作績用不成
一〇葉 國語部總論三之六柳宗元非國語下命官胥籍狐箕欒郗 案郗柳集原作郤
一七葉 戰國策雜錄之一容齋續筆故任坐雲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 案容齋續筆作故任座雲
一八葉 史記部彙考一之二漢東平思王宇傳天官災異地形阣塞 案漢書作地形阨塞
一九葉 史記部彙考二之三史記太史公自序明分職不得相越踰 案史記作不得相踰越
二〇葉 史記部彙考二之十二前序闔廬殺僚 案史記作弒僚
二一葉 史記部彙考二之二十四前序作汲黯列傳第六十 謹案殿本史記作汲鄭列傳
二二葉 經籍典第三百七十二卷目錄之一史記評林茅坤序 案卷中茅坤序後尚有徐中行序目失載
二三葉 史記部彙考三之五司馬貞索隱自序雖粗見微意而未窮計論 案索隱作而未窮討論義則更略案索隱作義乃更略
史記部彙考三之七索隱後序乃自唯曰千載古良史難更紬繹 案索隱作千載古史良難紬繹張守節史記正義序講學齊魯之都 謹案都字補
殿本史記及各本皆作齊魯之郡
二四葉 史記部彙考三之十六史記評林黃汝良序雖名號稍庚而規制無改 案庚原作更
三〇葉 史記部藝文一之九晉孫楚白起贊遂焚社郵與蕭俱燔 案本集作遂焚杜郵
三一葉 史記部藝文一之十七明李維楨史記新序若郢人誤書與燭而燕人說者 案與燭原作舉燭
四〇葉 漢書部彙考二之二班固漢書百篇自序述元紀閹尹之啙穢我明德 案漢書作閹尹之玉篇呰口毀也說文啙窳也
四二葉 漢書部彙考三之三漢書評林王世貞序而學士大夫好其書者麋集於以棟之門 案麋集原作麋集
四四葉 漢書部彙考四之六通志漢書歷律志音義一卷陰景倫撰 案通志作漢書律歷志音義
四七葉 漢書部總論之十五朱子全書明道王伯劄子說得後 案朱子全書作明道王伯劄子說得好
四九葉 漢書部總論之三十二明顧充歷代捷錄西漢總論帝不能見形察影以彰新德而較獵長揚 案原作校獵長楊
五一葉 漢書部藝文二之二唐王滔司馬長卿詩 案詩載
御定全唐詩中作黃滔詩
五五葉 漢書部雜錄一之六漢書食貨志願募民日給費因官器作鬻鹽曰鬻古煮字 案古煮字之者不米者粥之古字漢書原作鬻
六二葉 經籍典第三百七十九卷目錄之一梁文帝元嘉一則 案卷中作宋文帝元嘉是
六三葉 後漢書部彙考二之二後漢書自序猶當謂盡但多公家之言 案謂字補宋書作猶當未盡
後漢書部彙考二之三劉昭後漢書補表自序輪排冠章車服瞻列 案原序作輪騑冠章車服贍列 休裁淵深雖難踰等案原序作體裁淵深
後漢書部彙考二之四前序太初以前班甲馬史 案原序作班用馬史 必撓成敗案作心撓成敗 及其所植案作及其所值
六六葉 後漢書部藝文一之三 案前葉劉毅上安帝書已有餘行此葉無題斗從智之優薄起至則大道通矣止查係後漢書西域傳論後半不知何以錯簡
六八葉 後漢書部紀事之十三宋范曄傳況此等狂亂罪孰終古所無 案宋書作況此等狂亂罪骩
後漢書部紀事之十七前傳此路行後即 案宋書作此路行復即 詹事當可共疇事時無不攘袂瞋目案宋書作詹事當前共疇事時 監刑賊司案宋書作監刑職司 將不踅別案宋書作將不暫別
六九葉 後漢書部紀事之十八前傳又不能念我老 案宋書作又不念我老
後漢書部紀事之二十前傳猶當謂盡但多公家之言 案謂字補宋書作猶當未盡
七〇葉 後漢書部雜錄之七甲乙剩言以為被所謂名賢亦復爾也 案原作以為彼所謂名賢
第五八六冊〇二葉 三國志部彙考二之五文獻通考續後漢書周平園序劉知幾史通雲備王通則曹逆而劉順 案文獻通考作備王道則曹逆而劉順
〇三葉 三國志部藝文一之二唐王勃三國論向令何進納公業之言而不追董卓傕氾棄文和之策而不報王允 案初唐四傑集無疑字
〇四葉 三國志部藝文二之一金劉昂讀三國志詩天球寶鼎私藏獲 案原作天球寶鼎私臧獲
三國志部紀事之三晉傅元傳北地尼陽人也案晉書作北地泥陽人
三國志部紀事之五宋裴松之傳義熙初為吳興故障令 案宋書作吳興故鄣令
一一葉 晉書部紀事之二十二舊唐書柳仲郢傳又類取鈔他書凡三十篇號柳氏自備 案此條所引為新唐書又類取鈔他書新唐書作又類所鈔他書
晉書部雜錄之一學齋呫嗶 案本書作學齋佔畢
晉書部雜錄之二讀史訂疑世說新語載殷淵源語 案殷淵源晉書作殷深源
一二葉 宋書部彙考二之二宋書沈約自序國釁家禍曠古永書 案宋書作曠古未書
一三葉 宋書部彙考三之四文獻通考水心葉氏曰當在相承如一日 案文獻通考作當使相承如一日
二七葉 北魏書部紀事之二十三隋魏澹傳除殿上郎郎中中書舍人 案掃葉山房本隋書作除殿郎郎中
殿本隋書作殿上郎中
三〇葉 北周書部彙考二之二文獻通考周書晁氏曰初周有柳蚪隋牛宏各有撰次 案文獻通考作柳虯
三八葉 唐書部彙考一之十七舊唐書於休烈傳若是史收得仍赦其罪 案舊唐書作若是史官收得
四四葉 唐書部彙考三之二十三吳縝新唐書糾謬不經字李棲筠傳棲當從木 案唐書糾謬上棲字俱作
四五葉 唐書部總論之五朱子全書僧孺所言雖義然義卻全濟其己私 案朱子全書作然意卻全濟其己私
五四葉 唐書部紀事之二十二宋宋祁傳又請復唐駝幕之制 案宋史作又請復唐䭾幕之制
第五八七冊一三葉 宋史部彙考二之六宋勾濤傳八年除史館修撰哲宗實錄 案宋史作重修哲宗實錄 濤奏數十年宰相案宋史作濤奏數十年來宰相
一五葉 宋史部彙考二之二十二嘉定七年劉允濟上羅從彥遵堯錄 謹案
武英殿聚珍板書錄解題陳瓘四明尊堯錄羅從彥尊堯錄皆作尊
二八葉 經籍典第三百九十五卷目錄之一金元宗大定九則 案金無元宗卷中作世宗大定是
三一葉 遼金宋三史部彙考二之四王圻續文獻通考謝端辨宋遼金正統曰河東節度使石敬塘案原作石敬瑭
四〇葉 明史部彙考一之十五明文震孟傳御史石三畏效削炳謨職 案明史作劾削炳謨職
四二葉 明史部總論之十春明夢餘錄三朝要典主移宮者彌變幾先 案春明夢餘錄明史倪元璐傳同作弭變幾先
五一葉 通鑑部彙考三之六文獻通考二百九十四卷高氏緯略曰潞王清泰三年便標為晉高祖而卷內書石敬塘 案通考作石敬瑭
五三葉 通鑑部總論一之二司馬光答范夢得書詼諧有所補益並告存之 案原書作則並存之
通鑑部總論一之三前書今寄道原所修廣本兩捲去 案原書作今寄道原所修底本兩捲去
第五八八冊〇五葉 通鑑部總論二之四十四王應麟通鑑答問孟子注云世本有考公穈 案穈字補答問及趙岐注均作麇
〇七葉 通鑑部總論三之二前書范睢蔡澤條或曰范蔡抵巘傾奪以取相位 案通鑑答問作抵巇傾奪
一〇葉 通鑑部總論三之二十四前書陸賈稱說詩書條其所爭者不過秦漢之失得 案通鑑答問作其著新語不過秦漢之失得
一二葉 通鑑部總論三之四十七前書賈誼上書砥厲恥 案通鑑答問作砥厲
二一葉 通鑑部總論四之六十六前書於定國條白璧不可為容容多後禍 案原作容容多後福
二四葉 通鑑部紀事之七宋司馬光傳常患歷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覽逐為通志八卷 案宋史作遂為通志八卷 詔錄穎邸直省官四人為閤門祗候案宋史作潁邸
二五葉 通鑑部紀事之十七宋司馬康傳自古賢聖之君非無水旱惟有以待之不為甚害 案宋史作則不為甚害
二六葉 通鑑部雜錄之四容齋續筆而卷內書石敬塘案原作敬瑭
三四葉 史學部彙考一之一帝舜立史官錄唐虞二代事司典籍以伯夷及畤等為之 案後引六韜作史疇
史學部彙考一之五史記周本紀已而命南宮括史佚展鼎寶玉 案史記作展九鼎寶玉
三六葉 史學部彙考一之二十三玉海史庫七千二百四十五卷 案二字補玉海作七千三百四十五卷
三八葉 史學部彙考二之六通志陳王業歷三卷 案通志作二卷
四二葉 史學部彙考二之四十三前書職官下尚書考功課績簿之下金牧圖之上佚錄尚書科配簿
以下六十六部與後八十三部總目不合今錄通志原文於左謹備考覈 尚書科配簿五卷 梁選簿三卷徐勉撰 梁勳選格一卷 天官舊事一卷劉貺撰 選譜十卷裴行儉撰選舉志十卷沈既濟撰 舉選衡鑑三卷 占額圖一卷王彥威撰 隋吏部用人格一卷 唐循資格一卷天寶中修定 唐循資格一卷王涯修定 梁循資格一卷後唐清泰中修定 循資歷一卷 銓曹條例遠近一卷 五省遷除二十卷 唐宰相表三卷柳芳撰 宋輔相表十卷陳繹撰熙豐宰輔年表一卷 鳳池錄五十卷唐馬宇撰 輔佐記十卷賀蘭氏撰 中台志十卷唐李筌撰起商訖唐 國相事狀七卷唐韋琯撰 唐宰輔錄七十卷蔣乂 唐宰輔圖二卷起高祖訖昭宗宰相名氏拜免年月 宋宰輔拜罷錄二十四卷 中書故事一卷尉遲渥撰 宰輔明鑑十卷偽吳張翼撰 唐中書則例一卷 唐宰相歷任記二卷 士丞相唐王官屬記一卷溫大雅撰 司徒儀注五卷晉干寶撰 陳新定將軍名一卷 御史臺雜注五卷唐杜易簡撰 御史臺記十二卷唐韓琬撰 御史臺記十卷唐韋述撰 御史臺故事三卷唐李構撰御史臺儀一卷 御史臺直廳雜儀一卷御史臺儀制六卷張知白撰 御史臺三院因話一卷 御史臺總載一卷 右臺記一卷翰林志一卷唐李肇撰 翰林內志一卷 翰林學士院舊規一卷唐揚鉅撰 翰林故事一卷唐韋執誼撰 續翰林故事一卷申文炳撰 承旨學士院壁記一卷唐元稹撰 蓬山志五卷宋朝羅畸撰續翰林志二卷本朝蘇易簡撰 次續翰林志二卷宋朝蘇耆撰 翰林雜事抄一卷 翰林雜記一卷李宗諤撰 掖垣叢志三卷宋庠撰 舍人院題名一卷 金門統例三卷 金坡遺事三卷錢惟演撰 續金坡遺事一卷 集賢注記三卷唐韋述撰 史館故事錄三卷五代周史官所錄 史官懋官志五卷宋朝趙幾撰 宮卿舊事一卷王方慶撰 東宮官屬一卷 九寺三監錄一卷 群牧故事三卷王曉撰 養馬事宜一卷廖康撰
四五葉 史學部彙考三之十四前書傳記列女傳七卷綦毋邃撰 案通典作綦母邃撰
五〇葉 史學部彙考四之五文獻通考唐歷四十卷巽巖李氏曰通鑑往往以唐歷辨證牴牾 案文獻通考作辨證牴牾後三十二後四十二同
五八葉 史學部彙考五之三十前書傳記書壬戍事一卷 案文獻通考作書壬戌事
第五八九冊〇三葉 史學部彙考六之十九前書楊貴妃外傳敘唐楊妃事跡迄皇明之崩 案文獻通考作迄明皇之崩
〇七葉 史學部彙考七之七前書偽史九國志晁氏曰雜記吳越唐前後蜀東漢南漢閩楚凡十國案文獻通考作凡九國
一六葉 史學部彙考八之二十八前書刑法慶元敕陳氏曰其有續降旨揮謂之後敕 案文獻通考作其有續降指揮
二六葉 史學部總論一之四文心雕龍史傳兩紀則失於復重 案文心雕龍作兩紀則失於複重
史學部總論一之七隋經籍志正史壽卒後梁州大中正范頵表奏其事 案隋書均作范穎表奏其事
二七葉 史學部總論一之十二前書刑法書述唐虞之世正刑有服 案正字補隋書作五刑有服先王之正刑滅矣案正字補隋書作先王之政刑滅矣
二八葉 史學部總論一之十九劉知幾史通六家國語雲羊舌習於春秋 案國語作羊舌肸
三〇葉 史學部總論一之三十九前書雜志醬流味案醬原作蒟醬
三二葉 史學部總論一之五十四前書簡要左傳紀隨會之論楚也其詞曰蓽 案原作蓽路藍縷
史學部總論一之五十五前篇注驪姬讒曰食自外來者不可不識也 案原作不可不試也
三四葉 史學部總論二之十五歐陽修正統或問或問子於史紀本紀則不偽梁而進之 案文忠集作史記本紀
三九葉 史學部總論三之二十三顧充東周七國後秦論長其桀鷔 案原作桀驁
史學部總論三之二十六顧充宋齊梁陳隋總論五代之將亡也以天下位庇一身而不足案以天下位當作以天子位
四〇葉 史學部總論三之三十三群書備考論史吳競撰唐史勒以宰相之私而不改 案原作吳兢撰唐史
四六葉 史學部藝文一之二十九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官史書 案河東集作與韓愈論史官書
史學部藝文一之三十前書則所云磊磊軒天地者決必不沈沒且亂雜無可攷 案柳州集作決必沈沒
五一葉 史學部紀事之四三國志張裔傅 案三國志張裔傳在蜀志
五三葉 史學部紀事之二十周書柳蚪傳 案周書作柳虯
第五九〇冊〇二葉 地誌部彙考一之十一舊唐書裴矩傳皆近四海諸國亦自有空道交通 案此引新唐書非舊唐書皆近四海諸國新唐書作皆竟西海諸國
〇三葉 地誌部彙考二之七常璩華陽國志序述劉後主第七 案華陽國志作述劉後主志第七
地誌部彙考二之八前序失旌莫亢 案華陽國志作朱旌莫亢 天維弛網案華陽國志作天維弛綱 絡結王網案華陽國志作絡結王綱 述後賢第十一案華陽國志作述後賢志第十一
〇四葉 地誌部彙考二之十四唐盧求成都記自序紀僭帝號領兵東下為湘王所殺 案末句當作為湘東王所殺
〇六葉 地誌部彙考三之十胡元質成都古今丁記自序當熙丁酉范至能復為丙記 案范至能當作范致能
〇八葉 地誌部彙考三之二十九彭韶黎士綋四川成都志序目後迄於宋季至元代 案目後當作自後
一一葉 地誌部彙考四之五隋書經籍志洛陽伽藍記五卷後魏陽衒之撰 案隋書作楊衒之 荊南地誌二卷蕭世誠撰案隋書作蕭世諴
一二葉 地誌部彙考四之十六唐書藝文志李行實戎州記 案唐書作李仁實
一三葉 地誌部彙考四之二十七宋史藝文志李和箎輿地要覽二十三卷 案宋史作李和篪
一四葉 地誌部彙考四之三十二前書譚掞邕管溪洞雜記 案宋史作談掞 林永陽志案宋史作林
地誌部彙考四之三十四前書三輔黃圖一卷指掌圖二卷 案宋史指掌圖之上黃圖之下尚有高麗日本傳一卷南劍州圖經一捲地理圖一卷
地誌部彙考四之三十五前書楊泰之普州志案宋史作楊參之
地誌部彙考四之三十九前書霍箎灃陽圖志案宋史作霍篪澧陽圖記後五之二十一霍箎同
一九葉 地誌部彙考五之九文獻通考長安圖記一卷陳氏曰承相汲公呂大防 案文獻通考作丞相汲公
地誌部彙考五之十前書洛陽伽藍記晁氏曰元魏陽衒之撰 案陽字補文獻通考作楊衒之
二一葉 地誌部彙考五之三十二前書涇川志注知涇縣濡須王叔永撰 案濡須應作濡須須古沬字
二七葉 地誌部彙考六之十三河南通志布政李森先序東南一尉西北一侯 案末句用揚雄解嘲語應作西北一候
二九葉 地誌部彙考六之三十二四川總志蔡毓榮序舍舟而騎達於城都 案次句應作達於成都
三八葉 經籍典第四百二十六卷目錄之一鎮江府志臣高得貴序淮安府志臣張九徵序臣曹成美序 案臣張九徵序應迻注鎮江府志下曹成美應作高成美
四五葉 地誌部彙考十之十九江府志知府殷江道序龍門家世史官猶誤闞止為子 案次句應作猶誤闞止為宰予
五八葉 地誌部總論之二漢書地理志序淮夷蠙珠泉魚 案漢書作淮夷蠙珠臮魚
五九葉 地誌部總論之十一宋書州郡志序遣民南渡並僑置牧司 案宋書作遺民南渡 今以班固馬彪二志太康元年定戶 案宋書作太康元康定戶
六〇葉 地誌部總論之二十宋地理志序西盡巴 案原作僰
六二葉 地誌部藝文之十二明吳學儼輿圖論略所謂鐘山龍蟠石城虎據 案鐘山原作鍾山虎據原作虎踞
六三葉 地誌部藝文之十四吳學儼九邊總圖說則百步之矢繳於寸括 案原作繳於寸栝
六四葉 地誌部雜錄之三學齋呫嗶 案原書作學齋佔畢
六六葉 山經部彙考一之一吳越春秋禹父鯀者帝頊顓之後 案吳越春秋作帝顓頊之後
七〇葉 山經部紀事之二宋道學傳張洽少穎異 案宋史作少穎異
第五九一冊〇六葉 老子部彙考二之二十二明焦竑老子翼自序柔非即道而去無為也近 案焦序原作柔非即為道
〇八葉 老子部彙考三之九宋藝文志集注老子二卷明皇河上公王弼王雩等注 案宋史作王雩乃王雱之誤焦竑老子翼採摭書目有王元澤注即王雱注王雱字元澤韻藻入陽韻可證
老子部彙考四之一陸德明經典釋文毋丘望之章句二卷 案毋丘當作毌丘毌音貫廣韻雲安丘望之注老子不知何據
老子部彙考四之三前書戴逵音一卷字安道譙國人東晉常侍散騎 案經典釋文作東晉散騎常侍
〇九葉 老子部彙考四之七通志老子道德經又二卷漢長陵二卷毋丘望之注 案下二卷各本皆同然不詞考隋志經典釋文漢書藝文志考證俱作長陵三老是二卷為三老之壞字
老子部彙考四之八前書又二卷鐘樹山注 案通志作鍾樹山本條注正作鍾
一〇葉 老子部彙考四之二十文獻通考王介甫注老子二卷王雩注二卷 案文獻通考作王雱注
一二葉 老子部總論之九淮南子道應訓被衣行歌而去曰形若稿骸 案淮南子作形若槁骸
老子部總論之十前書然而垂拱受成者善乘人之賢也 案賢字補淮南子作然而垂拱受成功者善乘人之資也
二四葉 莊子部彙考二之九秦繼宗莊子序自學士大夫以逮吚唔呫嗶之士 案呫嗶應作佔畢
二八葉 莊子部總論一之九王雱雜說莊子之書兩言罔兩之問影以影之為以影待乎形而實不相待也 案莊子翼引作兩言罔兩之問形以影之為影似待乎形而實不相待也
莊子部總論一之十一前說在自然之中者有在使然之外者無也 案莊子翼引作在自然之中者有也多一也字
三〇葉 莊子部總論三之一李元卓莊子夢蝶論栩栩然而夢為蝶即蝶無周 案無字補莊子翼作即蝶為周
莊子部總論三之三李元卓解牛論未嘗有而技經肎綮之是宜況大乎 案字補應依莊子作大軱
三五葉 莊子部總論五之九焦氏筆乘向秀莊義然視子元奚啻蓋壤 案焦氏筆乘作奚啻霄壤
四六葉 墨子部總論一之一隋經籍志墨家小序上述堯舜夏禹之行茅茨不翦糲粱之食也 案隋書無也字
四七葉 墨子部藝文之二唐王起墨子迴車朝歌賦載脂載 案末字應作舝
四八葉 墨子部雜錄之三鹿門子曰噫錢格塞皆有道也 案應作意錢見梁冀傳
五〇葉 管子部彙考三之一唐藝文志杜祐管氏指略二卷 案唐書作杜佑後宋志杜祐同
五七葉 孫子部彙考三之八文獻通考陳言孫子三卷晁氏曰唐陳皞撰 案文獻通考作陳皞注孫子三卷晁氏曰唐陳皞撰
六二葉 荀子部彙考一之二按晁氏讀書志荀子荀況撰劉向校定除其重復 案重復應作重複後藝文志考證復重同
六三葉 荀子部彙考二之四明王納諫刪注荀子自述夫亦其矯然自信之過與 案上文作撟然自信
荀子部彙考三之二通志荀卿子二卷楚蘭陵令荀況撰 案通志作荀卿子十二卷漢書藝文志考證孫卿子三十三篇 案此下原注當作三十二篇
第五九二冊〇一葉 淮南子部彙考一之四史記淮南王傳公卿請削二縣詔削五縣 案史記作公卿請削五縣詔削二縣
〇二葉 淮南子部彙考一之十三前傳被首為之畫反謀 案史記作被首為王畫反謀
二四葉 諸子部彙考三之九通志道引圖一卷梁貞白先生陶宏景撰於句曲山之華陽隱居 案今通志祇注陶宏景撰四字
三一葉 諸子部彙考四之九前書齊民要術十卷後漢賈思勰撰 案各本漢字多誤當作後魏
四三葉 諸子部彙考六之二前書謝訓一卷 案通志俱作射訓
四五葉 諸子部彙考六之十四前書黃帝素問二十四卷晉王冰注 案王冰唐人此作晉不知何據
四九葉 諸子部彙考七之四漢書藝文志考證芊子十八篇 案考證引正義顏師古音弭是字當作羋 史記阿之子索隱吁音芊案芊亦當作羋字彙雲與羋同即楚姓
五〇葉 諸子部彙考七之九前書賈誼五十八篇考證雲考之新書蓋以保傅傳及胎教等四篇合為一 案下傳字補玉海本作考之新書蓋以保傅傅職胎教容經四篇合為一
諸子部彙考七之十三前書世說考證雲本傳著疾讒擿要救危及世頌凡八篇依歸古事悼己及同類也 案王應麟原用漢書作依興古事考顏師古劉向傳注興猶比喻也是應作興
五二葉 諸子部彙考七之三十一前書漢令考證雲令乙蹕先至而犯者罰金四兩張釋之傳注 案令乙字補玉海本作乙令與傳注同
五四葉 諸子部彙考八之二前書尸子考證雲爾雅疏引廣仁澤意綽子 篇案仁澤二字補玉海本作廣澤仁意考尸子廣澤篇見爾雅釋詁疏仁意篇見釋天疏綽子篇見釋山疏
五七葉 諸子部彙考八之三十四前書請雨止雨二十六卷考證末有初學記引淮南子曰董仲舒請雨秋用桐木魚夾注十八字未錄
五九葉 諸子部彙考八之四十六泰一雜子黃冶考證後有劉向傳七十三字未錄 神仙十家考證後有顏之推雲二十五字未錄
諸子部彙考九之四文獻通考賈誼新書考引朱子語錄曰賈誼新書除濮中書所載餘亦難得粹者 案文獻通考作除漢書中所載語錄同
六四葉 諸子部彙考十之八前書亢倉子考太史公為莊周列傳稱其為書畏壘亢桑子皆空言無事實 案文獻通考作畏累虛亢倉子
第五九三冊〇二葉 諸子部彙考十一之十二前書子華子考其母畜於公宮安得所謂大夫屠賈岸者興兵以滅趙氏 案文獻通考作大夫屠岸賈
〇五葉 諸子部彙考十二之二前書十洲記考班固贊言朔之談諧逢占卜射覆其事浮淺 案班固漢書作詼諧逢占卜射覆
一二葉 諸子部彙考十三之八前書建安茶錄考錄其園焙之數 案文獻通考作錄其團焙之數
一五葉 諸子部彙考十四之十前書焦氏易林考故梁邱賀辨以為田生絕施讎手中時喜歸東海無事 案文獻通考作時喜歸東海無此事
一八葉 諸子部彙考十四之三十三前書風后握奇經考高氏子略曰黔布得之奄九江獨孤乃以為項黔 案兩黔字補文獻通考皆作黥
二二葉 諸子部彙考十五之三十三前書名畫見聞志考晁氏曰若虛以張愛賓之畫絕筆永昌元年 案文獻通考如此恭閱
欽定四庫全書目錄若虛以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絕筆唐末因續為裒輯是此文宜作若虛以張愛賓之畫記落一記字
三九葉 諸子部彙考十九之三十七王圻續文獻通考陰陽管見如皋何塘著 案何塘明史作何瑭
四〇葉 諸子部彙考二十之七前書醫學管見何塘著案塘應作瑭
四四葉 諸子部彙考二十一之十四陳氏續書目陸子新語錢福序其書所論亦正多且崇儉尚靜等語 案原作且多崇儉尚靜等語
五四葉 諸子部彙考二十二之五十二張端義貴耳三集序余貴耳三集成乃補拾前二集之遣 案原作乃補拾前二集之遺
五九葉 諸子部總論一之二十五焦竑經籍志家序雖昆蟲草木櫨梨橘柚 案焦竑經籍志作樝梨橘柚
諸子部總論一之二十八前志五行家序雖其浮淺皆得古人之一察 案焦志作皆得古人之一法 而其卒也第發篋書皆世所常有案焦志作弟發篋書考三國志注輅弟辰發其書
諸子部總論一之二十九前志藝術家序儻所稱猶賢於己者乎 案焦志作儻所謂猶賢乎己者乎
六〇葉 諸子部總論二之四莊子天下篇以胹合驩 案莊子作以聏合驩聏音餌
諸子部總論二之五前書冷汰於物以為道理案莊子作泠汰於物釋文泠音零
諸子部總論二之六前書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為友 案莊子作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 宏大而闢案莊子作辟
諸子部總論二之九韓詩外傳簡然聖王之文具沛然平世之俗起 案韓詩外傳作沛然平世之俗趨
諸子部總論二之十文心雕龍諸子篇逮至及七國力政俊乂起 案文心雕龍作逮及七國力政
六七葉 諸子部紀事之五史記留侯世家五日雞鳴良往父已先在 案史記作父又先在
諸子部紀事之九晉葛洪傳又精辨元頤析理入微 案晉書作又精辨元賾
六八葉 諸子部雜錄之一搜采異聞錄呂覽精喻篇雲海上人有蜻者 案搜采異聞錄作海上人有好蜻者
第五九四冊二二葉 經籍典第四百七十五卷目錄之二曾鞏文定集明茅坤序 案卷中尚有趙師聖序目失載
經籍典第四百七十五卷目錄之三劉壎劉麟瑞忠義集明何喬新跋 案卷中作何喬新序
集部彙考六之四宋仁宗御集英宗序享百年之盛隆而不敢遐逸 案遐本作暇
二六葉 集部彙考六之三十八張方平安道集蘇軾序至出帥表簡而盡直而不肆 案文忠集作至出師表
五七葉 集部彙考十三之十一文獻通考新校楚辭十卷陳氏曰沅湘江灃修門夏首者楚地也 案文獻通考作沅湘江澧
第五九五冊一一葉 集部彙考十六之三十二前書蘇子瞻集朱子語錄坡文雄健有餘只下字亦不帖實處 案文獻通考作只下筆有不帖實處
一四葉 集部彙考十六之五十八前書西塘集二十卷陳氏曰治平四年甲科小臣劘生言人所不敢言 案文獻通考作甲科小臣劘上
集部彙考十六之六十前書伐檀集一卷陳氏曰豫章黃庶亞扶撰 案文獻通考作黃庶亞夫撰
二八葉 集部彙考十九之七前書杜工部詩集注三十六卷陳氏曰福青曾噩子肅刻板五羊司字大宜老 案文獻通考福青作福清字大宜老作字大可考
二九葉 集部彙考十九之十八前書張籍詩集五卷陳氏曰張所編錢公輔名木鐸集 案文獻通考闕處作洎
三一葉 集部彙考十九之三十六前書李群玉詩一卷晁氏曰唐李群玉文山灃州人 案文獻通考作澧州人
三三葉 集部彙考十九之五十二前書劉德仁詩集一卷真教桂子落墳上 案文獻通考作直教桂子落墳上
三五葉 集部彙考二十之七前書石曼卿集一卷歐公詩話某舊於某人處見曼卿親書此詩大字氣象方巖遒勁極可寶愛 案文獻通考作方嚴遒勁
集部彙考二十之十一前書徐仲車詩一卷晁氏曰宋朝徐積字仲車東筦人 案東筦艸作莞不
三九葉 集部彙考二十之四十一王季夷北海集二卷陳氏曰北海王嵎李夷撰 案文獻通考作王嵎季夷撰
集部彙考二十之四十三三逕老人碔砆集十三卷陳氏曰其孫天章閣待制杞於杞為曾祖 案文獻通考作杞於圮為曾祖白石道人集三卷陳氏曰石湖范至能尤愛其詩 案原作石湖范致能
四一葉 集部彙考二十一之一前書南唐二主詞一卷陳氏曰中主李璟後李主煜撰卷首四闋應天長望遠行各一浣溪紗二中所作重光嘗書之主墨跡在旴江 案文獻通考作中主李璟後主李煜撰下作中主所作重光嘗書之
四二葉 集部彙考二十一之九前書大聲集五卷陳氏曰萬侯雅言撰 案文獻通考亦作萬侯查陳氏書錄解題作万俟
集部彙考二十一之十三前書稼軒詞四卷陳氏曰寶謨閣侍制辛棄疾撰 案文獻通考作寶謨閣待制
集部彙考二十一之十四前書省齋詩餘一卷陳氏曰衡陽寥行之撰 案文獻通考作衡陽廖行之
四三葉 集部彙考二十一之二十一前書款乃集八卷陳氏曰款音曖 案文獻通考作欸乃詞
集部彙考二十一之二十二前書樂府雅詞曾氏自序略曰歐公一代儒宗風流自命詞章幻眇 案文獻通考作詞章窈眇考樂府雅詞本序實作幼眇用漢書元帝紀語 今則除凡三十有四家案文獻通考作今刪除
四五葉 集部彙考二十三之四前書文粹一百卷陳氏曰其自為序稱吳興姚鉉蓋本部望鉉實合肥人 案文獻通考作蓋本郡望 麈史如求居寄別懷人二賦案文獻通考作三賦
四八葉 集部彙考二十三之二十九前書皇朝文鑑一百五十卷朱子語錄好詩如底都不在上面案文獻通考作如詩好的都不在上面
集部彙考二十三之三十三前書江西詩派一百三十七卷續派十三卷漁隱叢話餘切謂山谷自出機杼別成一家 案文獻通考作余竊謂
六一葉 經籍典第四百九十一卷目錄之一明王圻續文獻通考三 三明 章表宋至明 案卷中作續文獻通考三集考三章表集無注
六五葉 集部彙考二十七之三十五章表集 案卷目應有宋至明三字側注
第五九六冊〇五葉 集部總論一之一隋書經籍志楚辭王逸集屈原以下迄於劉向逸文自為一篇並敘而注之 案文字補原作逸又自為一篇
一〇葉 集部藝文一之九宇文逌庾信集序遷散騎長侍右衛將軍 案原作遷散騎常侍
集部藝文一之十三盧照鄰南陽公集序俞曰未可人稱屢中 案唐四傑集作僉曰未可
一一葉 集部藝文一之十四前序是使名流俱至親翰闐門 案四傑集作兔翰闐門
一三葉 集部藝文一之三十二真德秀軒山集跋彼世之琱章刻句自以為工且麗者方知蔑矣 案原作方之蔑矣
一四葉 集部紀事一之四三國魏陳思王植傳其撰錄前後所著賦頌詩銘雜論凡百餘篇副藏內外志 案志字衍應屬下句
二二葉 集部紀事二之十一宋楊億傳太宗頌其警句於宰相 案宋史作誦其警句其實頌可通誦已見孟子 天僖四年案宋史作天禧
三〇葉 集部雜錄之六西溪叢語至寶應元年建巳月上皇崩則皇武升仙之時 案西溪叢語作武皇升仙之時
文選部彙考一之一梁昭明太子傳天監元年十月立為皇太子 案梁書作天監元年十一月
三一葉 文選部彙考一之四前書五言詩之善者為英華集二十卷 案梁書作五言詩之善者為文章英華
三六葉 類書部彙考一之十三明傅珪傳瑾惡之謫會典訛字貶 案謫原作摘
四二葉 類書部彙考三之七唐順之稗編茅坤序由豉行而喙息而蝡動 案豉行原作跂行
四七葉 類書部藝文之一梁劉峻答劉之遴借類苑書蛩蛩之謀止於善草用周之計利在銜翼 案劉戶曹集作周周之計
五〇葉 雜著部彙考一之八晉張華博物志自序博物之十一覽而鑒焉 案博物志序作博物之士一覽而鑒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